注册

不能“救护”的救护车


来源:汽车商报

人参与 评论

11月23日,河北当地一家媒体曝出,石家庄各大医院门前存在大量私人运营的“黑救护”。 然而在历时两周的调查走访中记者发现,相比私人黑救护,石家庄多家医院的正规救护车也是问题重重。普通的面包车配着专

11月23日,河北当地一家媒体曝出,石家庄各大医院门前存在大量私人运营的“黑救护”。

然而在历时两周的调查走访中记者发现,相比私人黑救护,石家庄多家医院的正规救护车也是问题重重。普通的面包车配着专用警灯,再加上一个担架,就是目前河北多家医院救护车所配备的“急救装备”。行业内人士甚至把它称作“运尸车”。

根据标准,我国将急救车分为运送型、抢救监护型、防护监护型、特殊用途型四个档次,依据患者病情程度来安排不同的救护车出勤。但是在调查中记者发现,除极少符合急救标准的车辆外,大部分救护车的配置甚至不如私人运营的“黑救护”,许多老百姓对于医院内部的救护车也是抱怨颇多。

数量庞大的黑救护车何以堂而皇之地揽客,为何医院内正规救护车配置还不如这些黑救护?对于这些疑问,记者进行了一系列调查。

“黑救护”

11月中旬,记者走访了石家庄多家医院,在医院的卫生间里,看到多处用钢笔写下的救护车电话以及夹在各种角落中的“救护车站”名片。其中一张名片正面印有“长途救护24小时服务”及电话号码,背面则印有“车上配有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吸痰机等设备,负责运往全国各地”等字样。一位医院的清洁工告诉记者: “这是黑救护车的小广告,放广告的天天来几次,还会趁机往门诊、病房的门里塞。”

11月25日傍晚,记者试图在医院门口联系到黑救护车。经过号贩子指引,记者找到了一名黑救护车车主。“我的车不是改装的,是从医院包过来的,设备齐全。”当问及价格时,他表示:“护士和设备单独收费, 陪护一次300,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设备要看你都用什么,也没多少钱。”经过攀谈记者了解到,这个黑救护车团体共有近10辆车,车上均有警示灯和红十字救护等标识。

当记者提出想先看车时,联系人似乎有所警觉:“车现在都在外面,你明天上午再来,但得先交点押金。”第二天上午,当记者再次来到医院看车时,对方却要求先告诉患者的姓名以及病房号,核实后才能看车。

记者询问了一些患者对黑救护车的态度,不少人表示在患者病情不太严重的情况下会考虑。也有人直接表示,正规救护车太难约到,收费也贵,所以会选择。

据媒体报道,黑救护车每公里本钱约2.7元,生意好的时候一辆车一个月能赚1万元。河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急诊科的一位副主任表示,根据相关条例,目前,本地的病人接送及转院任务应完全由120负责,但由于黑救护车价格廉价,随叫随到,很多等不急医院救护车的患者,甚至是希望运送逝世者尸体回家的人, 就成为了黑救护车最大的客户。

当问起这些黑救护是如何接到“急救任务”时,急救中心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表示,部分黑救护车会与医院内部的工作职员,比如护士、接话员、医生相勾结。当有急诊任务时,他们会主动联系这些黑救护。每做成一笔“生意”,这些人都会收到红包提成。

在暗访中记者得知,价格便宜、随叫随到是黑救护最大的优势。除此之外,一位行业内的人士还指出,黑救护能够存活的一大原因是医院正规救护车数量极少。

查阅资料发现,在2008年之前,全国符合救护车标准的车辆不足1.5万辆。近几年,救护车并没有确切的数据统计,尽管数量有所增加,但从全国医患情况来看,救护车数量仍旧无法满足患者需求。而记者从相关渠道获知,石家庄目前符合急救标准的救护车只有不到100辆,而黑救护的数量却是体制内救护车的数倍以上。

那么卫生部门对于医院的救护车数量是如何调配的?由于河北省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标准,记者从《北京市救护车管理办法》中查到了北京目前救护车的配备标准。北京急救专业机构按每5万人口配置1辆救护车。市急救中心根据工作需要配置适量急救指挥车;二级及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可按照每200张床位配置1辆救护车,原则上不超过4辆。

对于卫生部门控制救护车数量的情况,北京福铃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的谢经理有着自己的看法。“控制数量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防止‘公车专用’。”他向记者介绍,“这样的做法造成的后果是大医院救护车不够用,小医院救护车外包做‘黑救护’,最终受害的还是患者。”

据媒体报道,2011年,来自黑龙江的刘成在北京某大型医院门前被卫生部门查获,经过调查发现,这辆黑救护是一辆手续齐全的正规救护车。刘成称,这辆车挂靠在河北省石家庄一家濒临破产的职工医院名下,每做成一笔生意,刘成就给“关系”近20%的提成,逢年过节还要送礼。

据刘成介绍,他们会和病人家属签一份协议,规定只负责运输,途中发现病变死亡不负责。“据我所知,北京至少有二三十辆车和我的一样,大医院周围都有,每辆车都有自己的地盘。”通过巧用制度,“黑救护”经营者已经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救护车成“运输车”?

“黑救护”横行的另一原因是正规救护车“不正规”。

“要不是耽搁在路上,我妈也不至于成这样。”看着瘫痪在床的母亲,家住石家庄新华区的李长雨告诉记者,去年11月,在单位的他接到妻子电话,说母亲突然晕倒在厕所,已经叫了救护车,让他直接到省二院。“接到信后我就直接打车往医院赶,到医院后我给妻子打电话,她说还在路上。”

知道救护车已经把老人接上,老李的心也放下了许多。但是左等右等,等了将近半个小时,急救车才将老人送来,而这时老李的母亲已经处于深度昏迷的状态。

“当时也没多想,只是帮着赶快把老人送进急救室。”但是在帮忙抬担架时,老李却发现,母亲除了吸氧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救护措施,他顿时感到十分气氛:“怎么能够这样,救护车难道只负责运送,不能救治吗?”

经过检查后院方告知老李,由于突发脑淤血,同时因为耽误了抢救时间,造成老人左半身瘫痪。对于院方出具的诊断报告,老李觉得这是医院在推卸责任:“在打急救电话时,我家人已经告知医院说老人有高血压病史,他应该随车配备相应的急救药物,耽误救治时间完全是由于医院不负责任造成的。”

经过多次协商,院方最终也没有承担相应责任。但是到现在老李也想不通,为什么在救护车上对患者不予救护,非要拉到医院才抢救?

对于老李碰到的情况,从事救护车改装业务的张洁给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因为这辆救护车是一辆运送型救护车,不具备相应的急救装备,只能运送急救者到医院。

在采访中,很多救护车改装企业表示,尽管救护车标准在2007年已经颁布,但是目前我国急救车保有总量仍然很小,而且80%以上为运送型救护车。

珠海新康杰特种车辆有限公司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老李遇到的情况不是个案。救护车总体数量偏少、配置低、管理系统紊乱长期以来一直是这一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所谓的救护车标准也因细节上存有缺陷而成为一纸空文。

与发达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救护车标准化建设起步较晚,在2000年之前国内救护车行业标准一直处于真空状态。从2001年开始,卫生部通过借鉴欧洲救护车标准,作为起草国内标准的重要参考依据,最终在2008年4月1日制定出正式的救护车标准。

但是对于这份标准,行业人士并不认可。湖北江南东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张洁向记者表示:“标准制定得过于空泛,只是笼统的将救护车分为几个种类,并没有要求不同用途车型分配的比例,这是致命的缺陷。”

记者了解到,标准分出的四种规格救护车不仅用途不同,价格也相差悬殊。例如一辆A类的普通运输型救护车造价一般在20万左右,而D类的特殊用途型救护车却至少要在200万以上。多家改装企业表示,这也是为什么运送型救护车受热捧的原因。

资料显示,运送型救护车为基础处理、观察和转运轻症病人而设计,一般不用于急救出勤。而在石家庄记者发现,这种最低配置的救护车却成了急诊出勤的“主力军”。

“造价200万的监护型救护车对于任何一家医院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它的存在唯一的用处就是应付上级检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徐大夫向记者透露, 由于药监局对于出诊药品和人力费用管理十分严格,用运输型救护车把病人带到医院检查,可以省去在救护车运输期间的治疗药物和人力费用,这对于医院自身利益来说无疑是十分有利。

双重管理惹的祸

为了验证石家庄多家医院的救护车是否达到国家标准,记者将所拍的这些救护车照片请上文提到的谢经理识别,他明确指出这根本不是达标的救护车。“救护车上除了十字标识之外,不准许有其他任何涂饰。这辆车上还有医院的广告和联系方式,太可笑了。”谢经理告诉记者,“就算是最基本的运输车型,也不能只有担架和氧气袋,这完全是私自改装。”

他告诉记者,医院购买救护车只要通过相关卫生部门审批手续,即可被认为“合法”。医院可以直接找一些小的汽修厂进行“换装”。

11月29日,记者来到位于石家庄二环路边的一家规模中等的汽修厂,以改装救护车为名向其咨询是否有此项业务。汽修厂厂长十分热情地招呼记者:“能做,肯定能做。”

看到记者还在犹豫,他赶忙介绍起业务:“好多正规医院的救护车都是在我们这里改造的,这门技术对我们来说太熟悉了。”当记者告知这位厂长,自己没有任何审批手续时,他有些兴奋地向记者炫耀:“我当什么难事,那种手续好办。两千块钱,我从卫生部门给你开,这都是小事。好多个人和小医院,来我们这直接提车, 我们改装、上牌一条龙。”

在闲聊中,这位厂长还透露,相对于一些大型医院害怕上级检查招惹麻烦,很多小医院考虑更多的是怎样节省成本。所以小医院甚至会将一些二手车辆拿来整改,而卫生部门要求医院配置的救护车由于车辆状况较好,一般“另作他用”,并不执行急救任务。当问及是否会被查处时,这位厂长很自信:“不会出现问题,这一片汽修厂都在干,再说好处费是少不了人家的,他们拿了钱是不会‘找事’的。”

资料显示,华晨、江淮、奇瑞等不少知名整车企业具有合乎工信部认可的救护车生产改装资质,同时还有数量更多的专业改装厂也有能力提供达标的产品。为何医院要去寻求“不靠谱”的小汽修厂?

谢经理向记者透露:“这是我们这行最复杂的地方。”问其原因,他不愿多说。对此,记者又尝试询问了几家改装企业。最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人士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真相:我国对救护车改装实行专用改装注册,从工信部获得这一资质的整车企业,其生产和改装的专用救护车具有合法身份。此外,独立的专用车改装企业,在整车企业的监督下利用对方产品改装而来的专用车也被认可。然而,医院用车只需上级主管卫生部门审批通过,即可使用,这些车辆是否有工信部认可的资质在操作中并不是必要条件。

由于前述这两种企业的救护车产品装备程序较为严格,价格也相对较高,医院选择小汽修厂私自改装的不合格产品就成了“务实”的选择。

截稿前,张洁告诉记者:“我见过最离谱的一辆救护车,急救室和驾驶室之间的隔板只是一块不锈钢板,而且车内还有浓重的汽油味。相比一些私人运营的‘黑救护’,这些私自改装的正规救护车危险系数更高。”

[责任编辑:魏玮]

标签:救护车 不能 医院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