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背后的思考 谁应走进我们的毕业照
时值毕业季,大学生们比拼各种创意毕业照,或搞怪,或浪漫,或穿上特色服装,为青春留下一抹最绚丽的色彩。记者调查发现,有八成班级拍毕业照时未请任课老师,被邀请的主要是院系领导、班主任、辅导员。(6月3日《
时值毕业季,大学生们比拼各种创意毕业照,或搞怪,或浪漫,或穿上特色服装,为青春留下一抹最绚丽的色彩。记者调查发现,有八成班级拍毕业照时未请任课老师,被邀请的主要是院系领导、班主任、辅导员。(6月3日《楚天都市报》)
大学毕业照是青春的留影,影像中封存的不单是青春的记忆,更是大学精神的缩影。谁走进我们的毕业照,不只是一张合影的问题,而是我们的大学时代应该尊重什么,珍惜什么。
同窗好友、班主任、辅导员、院系领导,是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人,但教授各科知识的任课老师,也不该被遗忘。可是,为什么大多数毕业生不经意就忘了任课老师呢?任课老师难以走进大学生毕业照,恰恰反映了中国高校的某种怪现状。
浓厚的行政意味,清淡的学术氛围,使得国内高校真正潜心于专业研究的教师不多。任课老师上课到、下课走,与学生交流、讨论专业问题的时候少,与学生的感情不深。临到毕业,一个普通本科生就被要求写5万字毕业论文,其中有多少创新和见地,实在难说。重形式、教条,轻实践、创新,已是中国高校教育的通病。专业设置跟不上时代发展,课程教授过于呆板,也是许多任课老师难以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原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本是学生的学习乐园,学者的精神家园,可是很多高校并没有免于世俗的浮躁,沽名钓誉者有之,人浮于事者有之,学生又往往以就业为导向,只要能为找工作加分的事尤其上心,热衷于评选学生干部,争取就业推荐,参与院系活动……于是,与院系领导熟络,与班主任、辅导员的关系好,唯独与任课老师疏离。“中国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样的钱学森之问,今天仍然待解。中国高校与世界知名大学的差距,不仅仅在建校历史,更在于精神的传承。牛津大学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小班制,每周导师会与学生一对一进行教学讨论。在举行课业考试期间,学生会按传统着正装参加。重视教学,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这些应有的高校特质在中国,往往被行政化的管理体制、物质化的思维方式所浸染。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