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黄冈中学:辉煌背后的虚弱


来源:南方网

人参与 评论

据南方网 2007年07月16日:在当代中国教育史上,黄冈中学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只不过,这个成绩是在错误的方向上。 最近一期的《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以“黄冈制造:一所中学的高考传奇”为题,报道

据南方网 2007年07月16日:在当代中国教育史上,黄冈中学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只不过,这个成绩是在错误的方向上。

最近一期的《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以“黄冈制造:一所中学的高考传奇”为题,报道了在当代 中国学校教育中极富传奇色彩的湖北黄冈中学。这所学校以极高的高考升学率以及睥睨全国的数学奥赛成绩而著名,三联的文章像武侠小说一样,以津津乐道的口 吻,描写各路武功高手——黄高历朝历代的奥赛牛人,他们的性情,他们的怪癖,他们的独门绝技,还有他们鲜为人知的命门。

读时觉得津津有味,掩卷深思,我的心却隐隐作痛。高考与奥赛让黄冈中学搏取无数鲜花掌声,无疑 是这所学校的宏大叙事——然而,有多少青少年的金色年华,在这样的一个宏大叙事的背景下,变得黯淡无光?凭我的直觉与经历,绝大多数中国人的中学生活,远 不是一个能以笔调优美津津乐道的武侠小说。

真实的黄冈中学,绝不仅仅是高考与奥赛,鲜花与掌声。六年前,一位已经从黄冈中学毕业的工程师以《黄冈中学:我的地狱生涯》为题回首他的母校,在网络上引起巨大反响——

我从黄冈中学毕业13年了,从没有回母校去看过。我实在是很讨厌这所学校。黄冈中学的高中生活,实在是一个集中营,哎,毕竟是母校,说是魔鬼集中营,我实在于心不忍!

……

那个时候的黄冈中学,是特别时兴排名的。刚进去的时候,我大概在班上是10来名,年级是90几 名,也还可以的。但后来成绩一年比一年差。究其原因,是因为我的身体体质比较差的缘故。你想啊,这样高强度的紧张生活,我怎么可能适应的得了!所以,头 昏,神经衰弱,偏头疼,过敏性鼻炎,遗精,失眠等,毛病都来了,日子简直一塌糊涂,学习无非在应付而已,不应付是没有办法的,因为我出身寒门,家境贫穷, 不跳出农门不行啊!

……

一位同学说,当她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她猛然觉得12年的寒窗苦读换来的除了一张通知书,似乎什么都没有——没有朋友,没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没有美好的回忆,没有对于生活的热情,没有稳定而深刻的兴趣与爱好。

我想,被强制,被灌输,在一个被限制的极为狭窄的考试领域中感受喜怒哀乐,这是应试教育模式下无数中国学子的体验。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认为,学校凭借恐吓、压力和权威来管理学生是一件最坏的事,它破坏了学生 深挚的感情和真诚、自信,它养成学生驯服的性格。”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宁愿将黄冈中学视为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以及更大的社会背景下的一个怪胎,一个将应 试教育做到极致的怪胎,但现在,大家见怪不怪,甚至将怪胎视为值得学习的典型,只能说我们丧失了反省教育根本目标的能力,丧失了追求更美好目标的能力。正 如苏格拉底所说,未经审察的人生,丝毫不值一过。现在是,不加检讨的典型,丝毫不值一学。

黄冈中学及中国无数其它中学的现状,有着中国特色的背景,就是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的应试淘汰 手段。正如长期研究中国教育问题的学者肖川所说,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高校招生制度,相对来说是最为公平的。可是,我们为了公平所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巨大 的,那就是牺牲了整整一代人的自由和谐发展。为了在高考中尽可能地得高分,不得不压抑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花成倍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学 科。结果是“全面的丰收”,导致全面的平庸。更有甚者,学习成了苦不堪言的差事;大考小考的排队分等,使学校成为造就失败者的场所,进而导致厌学和恐学, 导致内心的畸变和人格的扭曲。

名列前茅的人永远是少数,在唯考试成绩评判学生的标准下,大多数学生都成了失败者。

“教育即解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发表的《学会生存》这篇著名的报告中,明确提出 了这个口号。它同时提出并确定了一个指导教育发展方向的基本思想:“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 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

《学会生存》提出的“教育即解放”的口号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篇报告之中又有了新的发挥:“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时候更在于保证人人都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

有人痛心疾首地说,现在很多孩子沉溺于打游戏,荒废了学业;大约孩子自觉爱做作业,做完了还主动要求加练,他才高兴。

沉溺于玩游戏与沉溺于做作业——就像我们当年被试卷喂个天昏地暗一样,究竟有什么区别?看今天中国的非人性的教育,培养出了多少高分低能、缺乏创造力的平庸之辈。

黄冈中学垄断了本地区智力最优秀的学子,我想说,这些英才本来可以在多方面得到发展的,比如艺术、体育、人文、科学、社会服务,但是,他们现在只被逼上了应试一途。我们的社会,也因此失去了更多领域的专才和大师。

这么多年过去了,看看我的出生于90年代的侄女起早贪黑地上学,较之我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我感到时光仿佛空转了二十年。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潘高峰]

标签:黄冈中学 辉煌背后的虚弱 教育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