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要体现普惠、正义与效率
每年7月,社会养老缴费基数会根据社会平均工资水平进行调整,而中低收入阶层或者收入增长缓慢的群体都会被“平均”提高,从工资中扣掉的养老保险也会水涨船高。工资不仅没有跑过CPI,也落后于养老保险缴费基数。
每年7月,社会养老缴费基数会根据社会平均工资水平进行调整,而中低收入阶层或者收入增长缓慢的群体都会被“平均”提高,从工资中扣掉的养老保险也会水涨船高。工资不仅没有跑过CPI,也落后于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社保本是财富二次分配的机制,有时反倒成为财富转移的隐性渠道。唯有普惠、公平的社保体系才会给劳动者比黄金还重要的信心,为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福利保障。
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是社会平均工资的60%,那些收入水平在剩下的40%里的群体就被硬性要求为社保做贡献了。养老保险确实是一种“社会”养老, 是代际财富的转移,正在劳动的一代为退休的一代“买单”,如果劳动力的代际更替是匀速进行,代际公平是可以保障的。但随着老龄化的加速,越来越少的劳动者为越来越多的退休者买单。尤其是那些没有固定工作的劳动者,“平均”缴纳的养老金挤占了日常开支,难怪有些劳动者放弃社保以求更多的现金收入了。如果连眼前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谁还愿意顾及长远呢?
养老的“双轨制”影响了人们参保和缴费的热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公务员队伍不参加养老保险,而退休之后直接领取养老金。后者的养老金标准是在岗工资的80%以上,有些单位可以达到95%,也就是说退休之后的收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而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则参照社会平均工资,高于社会平均工资的劳动者在退休之后收入大减。双轨制其实给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提供了隐性的福利收入。
在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双轨制的不公平性更加受到质疑。“多缴多得,少缴少得,不缴不得”才是公平的社保底线,但是现在的制度则背道而驰: “不缴多得”使得社保变相成为财富转移的机制。双轨制不仅有失社保的公平性,也扰乱了劳动力市场秩序。博士、硕士竞相“考进”体制内,谋个铁饭碗,为的是退休之后兑现更好的福利;而没有可能进入体制内的小微企业从业人员和非正规就业者则“逃离”社保制。有一位小老板说,有钱还不如自己投资,何必交社保呢?
社保制度的属地管理方式难以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社保网络,一个到外省打工的农民工即便参保了,等他回乡或者迁往别的省,很难带走自己的社保“资产”。 从属地到属人的转变才能打破目前的碎片化社保制度,也为一个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提供福利方面的保障,增强劳动力的流动性。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处于构建之中, 除了制度方面的不完善之外,还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如何弥补过去几十年欠下的福利债是个难题。
土地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从理论上说有分担福利欠债的义务,而目前的状况是卖地收入和央企利润中只有微乎其微的份额用于全民社保。央企是国民经济体系的支柱作用,不仅体现在央企可以跻身于世界500强,还要看央企的社会责任。理论上讲,全体国民都是央企的“股东”,股东分享红利也是天经地义,若不能普惠全民,“全民所有”就是句空话。
社保是一个社会的安全网,如果这个网是残缺不全的,那必定有人被抛离出去。社保应该是普惠式的,为全体民众提供一个最基本的保障,同时也该是正义的,每个人的贡献也需要体现在福利上,如此,这个社保体系也是有效率、意义和价值的。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