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正在调查”是对公众知情权的漠视


来源:长江商报

人参与 评论

一句“正在调查”,越来越成为一些部门回应舆论监督的“万能回复”。日前,《新京报》记者对此前备受关注的河南宋基会巨资建设“宋庆龄雕像”、“连霍高速义昌大桥爆炸垮塌”责任认定等焦点事件进行追踪,发现几乎都

一句“正在调查”,越来越成为一些部门回应舆论监督的“万能回复”。日前,《新京报》记者对此前备受关注的河南宋基会巨资建设“宋庆龄雕像”、“连霍高速义昌大桥爆炸垮塌”责任认定等焦点事件进行追踪,发现几乎都处于“正在调查”期间,甚至时隔数月也没有结论。

“正在调查”,被讥为“万能回复”“神回复”,正在于其空洞,没有实质性内容。疑似“无可奉告”的翻版,又或“需要保密”式的托词。诸如湖南“镉大米事件”调查了5个多月,湖南方面始终没公布调查结论。甚至6月中旬,广东东莞仍检测出湖南运来的大米镉超标,而湖南方面竟依然“无视”舆情。

凡此种种,当然要引发媒体质问:“正在调查”是不是可以永远“调查”下去?

任何事件的调查处理,当然都需要时间,需要一个过程,“正在调查”本身并不为怪;但是,以“正在调查”回应、搪塞媒体追问,却是不合适的。

为什么呢?巨资建设的“宋庆龄雕像”未完工又遭拆除事件、“湖南镉大米”事件、“连霍高速义昌大桥爆炸垮塌”事件,又有哪一起不是备受关注、关涉公众利益的重大公共事件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9条早就规定:“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何谓政府信息?依其第2条,即“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既然有关部门一直“正在调查”,那么,调查到了什么程度?取得了什么进展?有无阶段性成果?对调查趋势有何预判?到最终结果出来,还需要多久?有无一个明确的时间表?这种种政府信息,其实都应该向媒体和公众及时公开,以满足公众知情权。一句空洞的“正在调查”,究竟是调查未有任何进展所以未有任何信息记录从而无所公开呢?还是压根就没进行调查从而无可奉告呢?还是一直都在调查也取得了进展但就是不告诉你呢?

一句“正在调查”,所反映出的,其实是有关权力部门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践行的不力,是其对媒体和公众知情权、监督权的漠视;同时,也折射出“媒治”的乏力和局限。

所谓“媒治”,媒体治理,为一些媒体人所乐道,基本路径如下:一个公共事件发生之后,引发舆论高度关注,相关领导看到媒体报道,下指示做批示,事件很快得到处理。但是,其局限性是很明显的。媒体报道是有限的,且有着追新逐奇跟热点的天然倾向;当热点事件一波接一波,新的很快将旧的覆盖,旧的常为时光所掩埋。不排除一些部门,正是看到这点,往往心存侥幸,采取“拖字诀”,避过舆论聚焦的风头之后,就对事件的调查处理趋于淡化甚至不了了之。

但是媒体是所谓“社会的瞭望者”,要做好瞭望,不仅需要向前看,还需要环顾、回顾,从而更好地建设性地履行舆论监督职能。当然,更关键的,还在于一些部门,不要心存侥幸,而是尊重《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权威,尊重媒体和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积极详实的就一些公共事件的调查情况对媒体追问进行回应, 从而,官、媒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共同促进一些公共事件得到妥善处理,最大化的维护公共利益,以使群众满意。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邓兰天]

标签:调查 公众 漠视 凤凰湖北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