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习总书记考察阳逻新港 卷起裤腿闯过改革“深水区”


来源:荆楚网-楚天金报

人参与 评论

原标题:卷起裤腿,闯过改革“深水区”7月21日上午,炎热的江城迎来了一场及时雨。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小型车队,冒雨向武汉阳逻港进发。 这是一座依托长江,面向大海,放眼全球的

原标题:卷起裤腿,闯过改革“深水区”

7月21日上午,炎热的江城迎来了一场及时雨。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小型车队,冒雨向武汉阳逻港进发。

这是一座依托长江,面向大海,放眼全球的新港。

这是一次无惧风雨,改变中国,引领未来的征程。

卷起裤腿,勇闯改革“深水区”

江海大洋处,波澜不惊间,或激流汹涌,或暗礁丛生。

历经35年改革开放,中国已进入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改革也到了啃硬骨头、趟深水区的重要关口。

和21年前相比,新一轮改革已不再停留于是否需要的层面,举国瞩目改革将如何展开。

和21年前相比,中国的实力大大增强,改革经验不断丰富。但如今面对的改革问题,也更复杂、更棘手。

国内经济增速下行压力逐步显现,发展方式转变任重道远,分配体系完善阻力重重,民生建设期待水涨船高,社会情绪普遍浮躁。

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全球金融危机阴霾不散,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大国角力若隐若现,外部环境错综复杂。

各种各样的变量搅和,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叠加,几十年来积累的“两难”交织,最后汇合成亿万人对深化改革的深切期盼、深情呐喊。

这不能是简单的改革延续,更非颠覆式推倒重来,而是在35年改革开放成果之上,解决“发展的问题”,消解“成长的烦恼”,求解中华巨龙持续腾飞的动力。

好在对改革的推动已不限于关键的少数。在普通百姓的餐桌上,时常可听到关于“中国梦”的共同愿景,时常可听到关于“深水区”改革的讨论。

再出发,虽荆棘丛生,而人不分老幼同力俱往,历史的车轮没有谁能阻挡。

再启程,虽羁绊重重,而地不分南北同心向往,汇成浩浩荡荡的历史大势。

卷起裤腿,打着雨伞,习近平留下的生动剪影,定帧在亿万人的心中。

放眼长江,正以奔腾不息的姿态滚滚东流;凝望改革,正在进入绕避不过的深水区域。

这张照片,成为激励我们以长江奔流入海的气势,劈波斩浪勇闯改革“深水区”的精神象征。

“五个关系”,统领新一轮改革

历史的航向总是滚滚向前,虽有回旋蜿蜒。35年前,改革宛如静夜里的惊雷,荒地上的垦植,只要“敢”就能立竿见影,成就事业。

35年后,历史的天空风云激荡,利益交错,荆棘丛生,改革跋涉于更具挑战的海拔。

革故鼎新需要勇气、智慧和韧性,需要毅然的决心、信念和果断的行动。

行路难,难犹行。唯有厘清出路,才能化解烦恼,挺立潮头。

在武汉,习近平首次为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系统性规划:把握和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五个关系”重要论述甫一问世,立即引发全球回响:这将是中国新一轮改革的总体方针和战略总规。

思想解放和实事求是,是改革开放的双向驱动器。思想有多远,改革就能走多远;踏地有多实,发展就不会打滑或侧翻。

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是实施新一轮改革的总体路径。只靠单项改革会事倍功半,甚至“按下葫芦浮起瓢”;不重点突破,极可能缓急不分,避重就轻,甚至顺序错乱。

顶层设计,是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但“深水区”的水究竟有多深,没有人能未卜先知,“摸着石头过河”的法宝仍然不能丢弃。

中国国情复杂,改革需要胆子大,也需要步子稳;既要有攻克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勇气,又要坚持“底线思维”,避免任何不必要的闪失。

改革发展稳定犹如三弦琴上的三根弦。改革越迈向深水区,越要啃硬骨头,阻力和风险就越大。人民的利益越有保障,对改革的困难就越能多一些理解,对改革的举措就越会多一些支持,改革成功的希望就会越大。“五个关系”,简明扼要,各有侧重又环环相扣,承于历史又基于现实,既有继承又具创新。“五个关系”,被广泛解读为统领新一轮改革的基本指针和“理论简本”。

转变方式,湖北勇担“国家使命”

改革开放史,每一页都厚重深沉,每一页都清新隽永。

在新一轮改革大幕开启之际,居于“中国之心”的湖北,因为习近平的到来,再次燃起了追求卓越的激情。

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既往基础上,添加了新的要求。

与其说是要求,不如说湖北有幸承担起了一项光荣的“国家使命”:湖北要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国样本”。

为什么要打造这样的样本?

因为中国迫切需要。

国内经济结构失调矛盾突出,粗放发展带来的资源压力难以承受,生态环境牺牲严重,全球新技术革命加速推进,系列“两难”问题,迫使胸怀伟大梦想的中国不得不做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抉择。

为什么会“降大任于湖北”?

因为观照现状和未来,选择中部省份,具有广谱意义。

因为在转变发展方式上,湖北有强烈的内在诉求和比较优势。

作为产业体系较为完整的省份,作为中部典型性省份,湖北浓缩了当前中国发展遇到的共性课题,窥荆楚可知中国。

不可忽视的是,早在6年前,首个“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万众期待中花落武汉城市圈,“两型”的核心要义就是转变发展方式。

湖北既然主动争取到了这块宝贵的试验田,即便有牺牲奉献,也会当仁不让。

更何况,这几年,湖北一直在孜孜求索“竞进提质”,在发展方式转变上已有所获和心得。

总书记“点将”湖北,可谓顺理成章,理所当然。

改革信号,再次选择从武汉发出

历史总是最透亮的殷鉴。

新中国的改革画卷,与大武汉似乎有着特殊的渊源。

21年前,88岁高龄的邓小平审时度势,踏上了永载史册的“南巡”之路。

第一站,停靠的便是武昌。

在凛冽寒风中,邓小平在武汉最早播撒了改革之春的信息。

历史重要关头总有意味深长的细节,总会留下有迹可循的场景。

2012年12月7日,刚刚当选总书记的习近平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

在邓小平铜像前,习近平发出的铿锵之语举世瞩目: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2013年7月,习近平来到武汉,再次释放出改革的清晰信号,传递出发展的整体思路。

幸运的大武汉,再次成为中国发出改革信号的重要原声地带。

历史,将会在醒目的位置铭记习近平此次武汉之行。

历史,给大武汉复兴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期待。

这是一颗炽热中国心奏出的“中国好声音”;这是共和国主席对新荆楚颁发的巨大红利。

正如大家所感悟的:带来的是雨露,留下的是阳光。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胡晗]

标签:习近平 阳逻新港 凤凰湖北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