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回应德国农场主的惊讶
格拉夫是德国一名养奶牛的农场主。今年春季他前往北京,偶然发现了自己生产的鲜牛奶,再看价格,一升约合2.4欧元(1欧元约合8元人民币),这令他非常吃惊,因为在德国仅售65欧分。(8月19日《环球时报》)
格拉夫是德国一名养奶牛的农场主。今年春季他前往北京,偶然发现了自己生产的鲜牛奶,再看价格,一升约合2.4欧元(1欧元约合8元人民币),这令他非常吃惊,因为在德国仅售65欧分。(8月19日《环球时报》)
同样的商品,在富裕的德国,是廉价的普通牛奶,但到了相对落后的中国,就身价陡增,成为“奢侈品”。这表明,国外洋液态奶品牌,也开始了在中国攻城略地。
洋牛奶“速来”,不是中国“钱多人傻”,也并非盲目崇洋媚外,而是国内一系列的奶业丑闻,让人无所适从,只得做排除法,被动、无奈地相信洋品牌。国民正在为食品安全,付出无谓的高昂代价。
普通牛奶的生产,只是一个良心产业,并不需要什么高精尖的科技,按正规的生产规范,即可保障。鲜牛奶的生产保存,应该贴近消费地的原则,以保障新鲜安全。 但,进口液态奶保质期短则半年,长则一年,而国产品牌最短一周、长不过三个月。长途运输,以及质保期的变化,加大了质量控制风险。
换言之,高价买跨国运输的洋牛奶,本身就不是一个正常现象。但这种“不正常”,正变得越来越“正常”。据悉,2010年到2012年,德国对中国的牛奶出口增加了14倍。大城市的超市货架上,各国进口牛奶的队伍不断壮大,区域也不断扩大。
国家发改委8月7日宣布,合生元等6家乳企因违反反垄断法被罚约6.7亿元。说明,洋品牌借国产奶品危机,在来一场瓜分盛宴,资本可毫无同情之心。另一方面,新西兰恒天然肉毒杆菌事件,以及乳铁蛋白硝酸盐超标的事例表明,洋奶也未必真的安全。
惊呆了的德国农场主给我们的启示有二:一则国内奶企要有耻辱感,用品质来提升公众信心,既赚了钱,也帮国民节省了资金;二则,国民不妨留点信任,给国内奶企一个机会。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