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申遗”花费究竟是多还是少 中国每年3亿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参与 评论

原标题:“申遗”花费究竟是多还是少 据媒体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近日透露中国每年“申遗”花费3亿元。我不知道这一数据从何而来、有何依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3亿元绝对是不够的。即便这一数据属实,与中

原标题:“申遗”花费究竟是多还是少

据媒体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近日透露中国每年“申遗”花费3亿元。我不知道这一数据从何而来、有何依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3亿元绝对是不够的。即便这一数据属实,与中国庞大的自然与文化遗产总量相比,每年3亿元不是多了,而是太少。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我国排队等待申遗的项目有200多个。200多个项目一年才花掉3亿元,平均每个项目150万元,无论如何不能算多。

近年来我国兴起的“申遗热”之所以饱受诟病,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舆论认为花费太大:登封的“天地之中”申遗,9年花费了8亿元;安阳殷墟申遗投入2.3亿元,开平碉楼花了1.36亿元,五台山仅景区整治搬迁等费用就花了8亿元;湖南、浙江等六地联合为“中国丹霞地貌”申遗,共花了十几个亿……乃至“贫困县举债申遗”的新闻也屡见不鲜。“有什么必要花这么多钱去申遗?”“巨资申遗是不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类似的疑问不少。

不可否认,不计成本的豪赌式申遗会造成资金浪费、给当地财政背上包袱,其中也一定不乏政绩冲动,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花了多少钱,而是这笔钱该不该花、怎么花、花了以后有何成效。

从某种意义上说,申遗的巨额开支是在“还债”,是弥补历史欠账。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自然遗产景区必须完整、准确地反映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但我国很多名胜古迹早已被破坏,在景区内大兴土木、私搭乱建,盖别墅群、修度假村,甚至开办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不一而足;亿年地貌、千年古刹面目全非,许多景区不花大钱恢复,连参评的资格都没有。实际上,多数申遗项目的主要开销是用在了拆除违章建筑、搬迁居民、修整道路和恢复古建上。因此,真正应该反思的不是花了多少钱,而是为什么我们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会被破坏。可以说,没有此前的破坏,就不会产生日后申遗的巨额费用。

“申遗热”里真正让人不舒服的不是花钱太多,而是我们对待遗产的态度。壮丽的河山与丰富的人文遗迹是自然的馈赠与祖先的遗惠,保护好、发展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为什么在“申遗热”兴起之前,我们不去花大钱整治景区?为什么中国的自然与文化遗产非要等外国人都重视了,我们自己才会觉得这钱该花?难道没有申遗这一说,我们就不要保护了吗?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固然是一块闪亮的金字招牌,足以提升景区的知名度,但就算没有这块牌子,遗产本身的价值也不会有丝毫减损。正如西谚所说:“玫瑰即使不叫玫瑰,也照样芬芳。”关键在于人们欣赏和热爱玫瑰,不会用纯粹功利的标准去评价玫瑰。对于花钱申遗这件事,我的态度是:该花,即使不申遗,也要花——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我们自己。

说到底,我们对于自然与文化遗产还缺乏一种理性的认知和深沉的热爱,而只有这种建立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热爱,才会使人发自内心地产生以之为傲的情感,才会在行动上自觉地保护。而是否“申遗”倒在其次了。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冯晶晶]

标签:花费 申遗 凤凰湖北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