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男生“搬砖”圆大学梦 “读书有没有用”要算全账


来源:荆楚网-楚天金报

人参与 评论

原标题:“读书有没有用”要算全账 考上大学,父母却不支持他上大学,理由是“读书有什么用?家里这么穷,你就该跟哥哥一样出去打工!”今日,本报报道了一位“90后”学子马晓剑“搬砖”圆大学梦的事。(详见本报

原标题:“读书有没有用”要算全账

考上大学,父母却不支持他上大学,理由是“读书有什么用?家里这么穷,你就该跟哥哥一样出去打工!”今日,本报报道了一位“90后”学子马晓剑“搬砖”圆大学梦的事。(详见本报今日A21版)

类似情形,这些年没少见到。就在前几天,《成都商报》报道,成都一女孩考上本科,他父亲说捡垃圾都比读书强。他宁愿出钱资助女儿做点小生意,也不愿“扔几万学费进去打水漂”,于是又掀起了新一轮对“读书有用还是没用”的讨论。“读书无用论”的前提,是将读书与找工作赚钱联系起来,将读书进行投资——收益分析,这没有什么错。我读过美国财经作家爱德华多·波特写的《一切皆有价》一书,作者以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了社会中一直以来为大家关注的恒久命题,比如商品、生命、信仰、未来等等,用“价格化”办法去观察,发现“一切皆有价”。

既然连生命、幸福、信仰这些在我们看来崇高的、不可亵渎的事物,都可以无情地“明码标价”,读书上大学理当可以进行价格换算。否定读书是为了更好的物质生活,将读书视为不食人间烟火一般高洁飘渺,那也是不实际的。

换位思考,一个贫困家庭供一个孩子读大学,当然希望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如果“毕业即失业”,就是投资不能产生预期收益,意味着投资失败,这对投资行为是一种负激励,我们完全能理解一分一厘来之不易的家庭对这种失败的“难以承受之痛”。

问题的难处在于,对读书如何定价、以何种方式定价,却是一个异常困难的事情。如果单纯以物质为判断准绳,事情会简单得多。然而,价格无法活在真空里,文化、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都会参与其中,都在发挥作用,使判断变得非常复杂。那么,我们既然要算算读书这笔账,就既要算物质收益,也要算精神收益,既要算毕业时点的收益,更要算这笔投资在人一生中的收益。

倘若读书对一个人来说,既难以有较好的物质收益,而且还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那确实没有必要投资。倘若读书对一个人来说,即便短时难有较好的物质收益,但读书本身给他极大的快乐,那么,谁又能预料这快乐带来的动力,会在以后给他什么样的回报?这样看,马晓剑打工“搬砖”也要圆自己的大学梦,他就认定了读书在他的计算里是划算的,至少在精神收益上是划算的,比如人格的锤炼,素质的修练,知识、能力的积累,我们不能以找不到工作,或不加深思的“读书无用”,就否定读书和大学教育的价值。

有研究表明,接受更多的教育,积累更多人力资本的人,总体上要比接受更少的教育要获得更多的收入。作为普通人,我们还是应该理性地选择具有普遍可靠性的办法来安排自己的“人生投资”行为。当然,政府有责任创造公平的投资机会和投资环境,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按自己的条件和偏好来进行“人生投资”。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周艳]

标签:凤凰湖北 大学 读书有没有用 搬砖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