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黄金周存废之争不能只算经济账 应完善休假制度


来源:长江商报

人参与 评论

原标题:黄金周存废之争不能只算经济账 围绕黄金周的讨论,并没有随着“十一”七天假期的过去而终止。在各地忙于盘点七天假期的旅游业收入、管理乱象等诸多问题时,是否取消黄金周的争论, 在专家学者以及坊间舆

原标题:黄金周存废之争不能只算经济账

围绕黄金周的讨论,并没有随着“十一”七天假期的过去而终止。在各地忙于盘点七天假期的旅游业收入、管理乱象等诸多问题时,是否取消黄金周的争论, 在专家学者以及坊间舆论之中重新泛起。争议最大的,恐怕要数经济学家汪丁丁——6日,汪丁丁在博客撰文称,每年长假的损失保守估测大约为2000亿元,建议取消三天以上的法定长假,争取两年之后普及弹性休假制度。

汪丁丁得出上述结论,依据是假日前后工作的低效率、心态调整,相当于每年要损失10个完整工作日。长假旅游主要是年轻人,劳动力约两亿,如果劳动生产率以每天百元计,那么10个工作日的损失刚好为两千亿元。他的结论建立在估算的基础上,谈不上精确。但这并不是重点。

这笔长假亏损账,估计会与不少人的认知相悖。设置黄金周的重要背景之一,正是1997年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在保障公众休假权利的同时,也被赋予了刺激消费、拉动国内经济的重要使命。如果按照汪丁丁的亏损的说法,那么黄金周的实际价值与其初衷就恰恰相反。

反驳其说法可以找到不少有力理由。比如他的算法,没有计入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当然,与估算的不尽精确一样,这些都不是他被质疑的主因。批判其长假亏损一说,矛头指向的其实是那种经济至上的逻辑。所以,尽管取消长假、普及弹性退休的推论,在黄金周存废之争中的认可者不在少数,但这些认可者依旧不会信服他的逻辑。汪丁丁与那些赞同取消黄金周长假的人,共同之处仅仅在于分享同一个结论,但他们的推论起点有本质不同:汪丁丁的亏损说中散发着浓厚的工具理性味道,而休假本质上是种权利,人不能被物化成工具。

这些年取消黄金周的争论,其背景正是权利观念和市场观念的勃兴。人们逐渐发现,黄金周在推动假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让休假变得越来越不自由。一方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的呼声持续多年,却依旧难以落实;另一方面,随着“五一”黄金周的取消,“十一”黄金周成为春节之外唯一的出行节点。黄金周带来的拥堵,与其对消费的拉动一样,呈现出同样的上升趋势。鉴于此,取消黄金周的呼声日益扩大。当然,赞成取消者,其前提是完善和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同时提升劳动者的议价能力,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能够就休假问题共同协商、对等博弈。休假被纳入市场调节的范畴,民众的自主性得到提升,休假权真正成为一种能够自主决断的权利。

实际上,从权利的视角出发不难发现,黄金周存废之争背后,共识并不少。赞成者或者反对者都无法否认的是,存废之争的起点和逻辑,都依托于公民休假权的落实和完善。赞成取消者相信人口红利消散之后,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平等议价,协商休假权;反对取消者对此难以保持乐观的预期,而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地难,也在坚定着他们的判断。不管如何,对于喧嚣争论背后的这些事实,我们应该感到庆幸,它说明我们对于黄金周的讨论,正在逐步以市场的逻辑回归权利的视角。

因此,对只认亏赢的假日经济账,我们应保持警惕。这种陷入工具理性陷阱里的思维模式,让休假权的讨论变得功利而冰冷。常识是,休假权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它不该被捆绑在对经济贡献大与小的功利叙事之上。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冯晶晶]

标签:黄金 休假 权利 凤凰湖北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