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的底特律镜鉴 城镇化需避免产业空心化
核心提示:中部地区既要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配套设施,更要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美国底特律最近因巨额债务而申请破产。震惊之余,我们不禁反思,底特律困局对于中国城镇化发展,城市产业转型具有什么
原标题:城镇化需避免产业空心化
核心提示:中部地区既要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配套设施,更要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美国底特律最近因巨额债务而申请破产。震惊之余,我们不禁反思,底特律困局对于中国城镇化发展,城市产业转型具有什么样的警示意义?
针对这一问题,本刊记者分别采访了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北京大学房地产发展研究基金中心副主任杜猛、华汇工程设计集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沈佳庆。
《支点》:您认为底特律发展的“困局”凸显出城市发展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易鹏(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造成底特律从辉煌走到破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过于依赖于汽车业,二是人口大量外迁。经济学里有句名言:“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底特律就犯了这样的致命错误。在全球分工体系中逐渐失去比较优势的汽车产业在发生转移的同时,底特律新兴产业的发展未能形成集聚,出现了“青黄不接”的产业空心化现象。因萎缩的汽车业提供的就业岗位下降,民权运动引发的种族紧张局势以及该市发生的极具破坏力的骚乱,使得白人和中产阶级流向郊外,减少了城市的税收基础。1950年底特律人口为180万,现在锐减一半以上,仅剩70万。
《支点》:底特律危机对我国城镇化发展有什么警示?
杜猛(北京大学房地产发展研究基金中心副主任):底特律从辉煌到衰败的历程显示,一个城市要想得到发展,产业和人口聚焦能力至关重要。对目前将新型城镇化建设放到更高战略地位上的中国,需要好好的借鉴。产业支撑和人口稳定就业是城镇化的重要基础,因此,我国要避免“一业独大”的产业结构,建立强化多元的产业支撑,防范产业空心化风险。
首先,推行新型城镇化需要有战略规划,对当地支柱产业、发展模式都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布局;其次,要让市场发挥主导作用,避免地方政府过于主导经济所造成的“造城运动”;再次,人力资源的引进和培养也应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支点》: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如何建立在坚实的产业基础上,避免“底特律陷阱”?
沈佳庆(华汇工程设计集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城镇化一定要建立在坚实的产业基础上。为此,中西部地区要充分利用产业承接地区的区位、资源、产业、政策等比较优势,主动、积极地发展新兴产业。比如,中西部可以采取非对称竞争的手段,不在发达地区传统强势领域与其展开竞争,而是在更加尖端领域,利用后发优势占得一席之地。在尖端领域,大家的发展情况都差不多,差距不像在传统领域里那么大,这就是非对称竞争的精髓所在。
相对于以往对硬件环境的打造,未来区域、城市间的竞争,我想更主要是体现在软环境的打造上。中部地区既要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配套,更要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如简化注册程序,提高项目审批等效率,推进民企在城镇建设、公共事业中的待遇公平化等,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提高就业率。(支点杂志2013年10月刊)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