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经营性领域:国企改革下一步
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11月9日在北京开幕。此次全会的核心议题是对新一轮改革作出全方位的部署。全会召开之前,高层已经通过多种途径向全社会释放了这个明确信号,民众也因此对新一轮改革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11月9日在北京开幕。此次全会的核心议题是对新一轮改革作出全方位的部署。全会召开之前,高层已经通过多种途径向全社会释放了这个明确信号,民众也因此对新一轮改革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最近十多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加强了对经济运行的介入,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支配作用越来越突出。它带来的结果便是政府开始侧重于将其掌握的资源向国有企业倾斜,导致民营经济的发展面临诸多障碍,市场竞争机制和市场活力都受到压抑。由于原有的以投资扩张为引擎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持续,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经济转型。
新一届政府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换,要求各级政府不再直接参与到经济运行中,用李克强总理的话来说,就是要砍掉政府乱摸市场的那只手。一方面,中央政府已经带头取消和下放了3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以削减政府权力的实际行动来向市场释放原来受到压抑的活力;另一方面又向民营资本打开大门,特别是允许民营资本组建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这些已经进行的改革正在显示出积极的效果。今年以来,全国的企业登记数增长25%,其中民营和个体企业增长37%,带动民间投资以23%左右的速度增长,已明显超过政府性投资增速,这也是今年三季度经济出现稳中向好局面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
但是,相对于政府放权、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的改革,在国企改革方面,却显得相对滞后。当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介入以后,它的行政资源在融资、产品定价、市场占有等各个方面向国企倾斜,从而使本应普惠的政府资源成为国企的特权,民营资本则会受到压制。在多年来形成的“国进民退”的格局中,由于国企垄断了诸多领域的市场,民众并不能享受到国企发展壮大所带来的好处,相反必须为它的这种发展壮大不断买单。在民企的市场空间越来越逼仄以后,国企成为民众选择就业时的最佳方向,整个社会的创新机制正在萎缩。很显然,国有企业的这种格局如果不改革的话,政府简政放权的效果就会打折扣,扩大民企市场准入空间的目标也会落空。
国企改革之所以会滞后于其他方面的改革,关键在于这种改革必然会触动做大做强后的国企已经形成的固有利益的格局,这也导致这方面的改革难以推进。但是,中央领导已经反复表示,新一轮改革必须攻艰克难,打破固有利益藩篱。国务院在日前召开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部署了地方政府简政放权的工作,李克强总理明确表示,今后地方政府原则上不再直接投资办企业。选择地方政府办企业作为改革的先导,可以减少改革的阻力,在地方上的国企改革获得经验以后,对央企的改革也必然会展开。
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全面改革部署,将为国企改革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我们期待,全会以后,新一轮改革的热潮将在全国出现,而国企改革的深化也将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成长空间,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