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新京报:我们如何面对“当童工有肉吃”的孩子


来源:新京报

人参与 评论

对于童工问题,如果只停留于发现——解救的层面,还远远不够,从经济社会层面,努力消除童工产生的土壤,这需要拿出明确的行动计划和时间表。 深圳电子厂涉嫌非法使用数十名童工事件,日前引起舆论关注。这些童工每

对于童工问题,如果只停留于发现——解救的层面,还远远不够,从经济社会层面,努力消除童工产生的土壤,这需要拿出明确的行动计划和时间表。

深圳电子厂涉嫌非法使用数十名童工事件,日前引起舆论关注。这些童工每天工作12小时,每月固定工资仅2000元。但他们被送回四川凉山老家前,并不乐意,其中一个孩子对记者说:“在这有米饭和肉吃”“我不想回家”。(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

原以为,童工被“解救”,会是好事一桩,可没想到,这群孩子却持抗拒态度:在接受调查询问时,他们结成“同盟”,拒绝承认自身的“童工”身份;而如今被遣返,也非他们心甘情愿。而理由,只是“当童工有肉吃”,个中辛酸,无以言表。

毫无疑问,一个法治社会不应允许童工的存在,儿童的权利必须得到保障。但是,谁也不想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我们将孩子从“童工”的境地解救出来,将他们送返回乡,却又让他们置身于连童工也不如的境地。

当这些来自四川凉山的孩子说出“当童工有肉吃”的时候,就是对现有的国家儿童福利保障机制,以及扶贫工作的拷问。

按理说,这群孩子本该坐在教室里,压根不必为“没肉吃”而苦恼——实质上,自2011年秋季起,国家就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他们本该在扶助覆盖范围内。可据了解,他们上不起学:义务教育免除的,只是学杂费,对上学远只能寄宿的他们来说,食宿费仍是笔沉重负担。正因如此,他们才会搁置读书梦,稚气未消就沦为生产线上“螺丝钉”。

当童工,背后牵扯到的,是未成年人权益与作为“人”的生存权的纠结。对孩子来说,他们未尝不想上学,也想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可生活贫乏、权利贫困,将他们推向了童工之路。而实质上,他们的际遇,也是四川凉山贫困山区很多孩子境遇的投射。这些年来,凉山地区因贫穷而发生的事件,屡屡冲击人们的心理底线。

2012年法制日报曾曝光,在凉山,衍生出贩卖儿童市场,一些父母自生自卖;去年媒体又披露,在当地某贫困县小学生严重缺鞋……

根据当地官方网站的信息显示,自从1986年以后,凉山州17个县、市中的昭觉、美姑等12县,先后被列为国家和省定贫困县。凉山扶贫正式开始。屈指算来,凉山扶贫已经有了27年的历史。其间,各路扶贫资金不断,也有领导考察调研,但是,为什么一直到现在,凉山仍然这么贫困,凉山的孩子还能说出“当童工有肉吃”?

眼下,孩子被遣返后,凉山方面应尽到后续的兜底责任,保障这些孩子正常的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给予这些家庭以必要的救助。但是,从根本来说,这个事情不单纯是当地政府的责任,也是四川省乃至国家扶贫等相关部门的责任。

我们该如何面对“当童工才有肉吃”的孩子?童工问题暴露出儿童保护机制不完善,地区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所以,对于童工问题,如果只停留于发现——解救的层面,还远远不够,从经济社会层面,努力消除童工产生的土壤,这需要拿出明确的行动计划和时间表。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余婷]

标签:童工 孩子 新京报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