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时评:禁毒宣传该怎样影响“摇滚青年”


来源:新京报

人参与 评论

原标题:禁毒宣传该怎样影响“摇滚青年” 不要为了一点快感,为了所谓的叛逆感,或者另类感,而失去自由,变成毒品的奴隶。 据报道,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迷笛音乐学校被警察突袭尿检,不少学生被警方带走。26日中

原标题:禁毒宣传该怎样影响“摇滚青年”

不要为了一点快感,为了所谓的叛逆感,或者另类感,而失去自由,变成毒品的奴隶。

据报道,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迷笛音乐学校被警察突袭尿检,不少学生被警方带走。26日中午,迷笛音乐学校发表致歉声明。目前已有16人因吸毒已被海淀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这件事,因为发生在曾创办“迷笛音乐节”的迷笛音乐学校,而备受关注。尽管我国的禁毒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但面对“摇滚青年”这一常被视为“另类”的群体,传统的禁毒教育是否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在通常的禁毒教育中,毒品被描绘得像“洪水猛兽”,会产生诸多极端后果,而使用毒品等于道德堕落的玩火游戏。和我国的许多公共安全教育一样,典型的禁毒宣传选择大量的极端案例描述毒品的危害和堕落,展示毒品带来的神经损害、死亡、性乱、犯罪等等,试图通过道德的教化和极端危害来吓阻人们吸毒。

毒品带来的极端危害是客观存在的,这样恐吓加道德的教育模式,可以让大多数循规蹈矩的人对毒品产生了感性的抗拒。然而,社会并不总是由循规蹈矩的人构成。只要毒品没有彻底禁绝,总会有高危人群,或者一些向往“另类”生活方式的人,会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毒品。这个时候,恐吓模式的禁毒教育就会遭遇挑战。

其一,传统禁毒宣传往往将滥用毒品的药理危害夸大,并把毒品带来的次生犯罪和危害混为一谈。对真正接触毒品的高危人群而言,有很大概率看不到传统宣传中的极端后果,无法真实感知毒品的真正问题。

其二,禁毒教育模糊毒品危害的同时,往往回避毒品作用的科学机理。从科学研究上而言,多数毒品会刺激人体的多巴胺,而这种多巴胺上升带来的快感极大地超过了愉快的运动、美好的爱情、事业的成功等。快感无罪,但如果人们沉迷于这种易得的快感,就会失去正常的人生。

其三,对毒品的道德异化,反而营造了一个吸引叛逆的地下社会,成为不同价值观下的世界里炫耀的资本。这次事件中的一些摇滚青年,就是一个典型。

为此,传统的禁毒教育好比防君子不防小人的锁,本身就不会迷恋毒品的普通人群对毒品更加抗拒,而对可能接触毒品的高危人群而言,社会规则和法律的禁忌本身就不是枷锁。这样就很难克服毒品带来的快感和身份的优越感。

同时,伴随着打击毒品越严厉,贩卖毒品的利润就越高,而毒贩试图开拓新用户的需求也越强,预防吸毒的工作更是高危人群的一场争夺战。从1999年到2014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从68.1万发展到295.5万,实际吸毒人数估计超过1400万,35岁以下青年比例高达75%。这个数据意味着我国禁毒工作正在失去高危人群,尤其是青年人。

毒品和其他主流社会不接受的行为一样,需要正视。真实的数据和现实正在告诉我们,需要作出改变,否则我们将失去更多的青年人。我们不仅仅要宣传毒品的危害,而且还要从价值观上真正触及一些高危人群的痛点。而这个问题恐怕还是要提醒人们,不要为了一点快感,为了所谓的叛逆感,或者另类感,而失去自由,变成毒品的奴隶。

姚遥(公益人士)

[责任编辑:熊丹丹]

标签:宣传 摇滚青年 样影响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