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武汉万封信函难觅一封家书 现代通讯挤兑传统书信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

人参与 评论
00
图为:邮递员洪军在投递。因为书信稀少,不少居民的收信箱长期空置。

原标题:图文:找一封家书,好难找家书的念头,始于今年中秋节前夕。“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亲人间都以书信传递思念之情。今天,通讯技术已给人类的沟通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还有人采用家书这种传统却温馨的

原标题:图文:找一封家书,好难

找家书的念头,始于今年中秋节前夕。“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亲人间都以书信传递思念之情。今天,通讯技术已给人类的沟通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还有人采用家书这种传统却温馨的方式吗?

带着几分期待,8月29日起,本报记者随邮政投递员一起投递信件,试图寻找中秋家书背后的故事。但整整一周下来,还是一无所获。

难道,传统家书已经就此绝迹?

万封信函里,难觅一封家书

“今天发现家书没有?”9月1日清晨,记者再次来到武汉市邮政局武昌东亭投递站。

邮递员洪军很兴奋:“今天终于看到了一封家书!”说话间,他从厚厚一摞信函里,把这封手写体的信件找了出来。记者一看,收信人是附近东亭花园小区一住户。

从8月29日起,记者就通过洪山区、武昌区的邮递员在寻找家书。第一天,在洪山支局邮递员毛豫鄂驾驶的邮政车上,记者将准备送往武汉大学工学部的所有信函翻了一遍,只看到七八张明信片,没有一封手写体、带家庭住址的信件。做了9年邮递员的毛豫鄂感叹:“以前不时可见几封家书,近两年家书越来越少,但也不能说家书绝迹了。”

随后几天,记者又查看了近10名邮递员准备投递的信函,片区覆盖武昌车辆厂、徐东大街国际城、湖北大学、徐东电力宿舍、武昌中南等等,均属核心城区,人口稠密。遗憾的是,旅游类明信片不时可见,但疑似家书的信函,一无所获。

因此,一听邮递员洪军说真发现了一封家书,记者不大敢信:“能肯定是一封家书吗?”洪军瞟了一下信封,蛮有把握:“应该就是。”

上午9时,记者随洪军前往东亭花园小区投递。收信人是一位老人,老人的儿子正好在家。记者讲明原委,希望他能拆信看一看,信上写的什么?是不是亲人的问候,会不会有一段温情的故事?这位收件人很配合:“那我拆开看看。”

哪知道,拆开一看,竟是一张“中秋国庆缤纷嘉年华”广告单。主人有些尴尬,连声称:“对不起。”他说,不知商家是从哪里弄到他家的地址的,这应该是向老年人推销产品的。带着失望,记者离开了。

东亭投递站站长姚勇介绍:该站是全国旗舰投递站之一,每天投递信函两三千封,每月六七万封。但绝大部分是商业信函,包括银行对账单、广告单、书刊等,收件人地址、姓名均为印刷体。而家书一般是手工书写的信封,收件人有小区或街道住址,很容易识别。该投递站辖区内还有不少文化单位,有些信封虽然是手写,但一看就属于读者来信或文化单位搞活动时的互动来信。

可是,记者用时7天,仅在东亭投递站查看的信函就超过1万封,却难以找到一封家书。

现代通讯“挤兑”传统书信

“传统家书趋于消失,是因为遭遇现代通讯工具的‘挤兑’。”9日,文学博士陈晓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从互联网闯进我们的生活,家书就一年比一年少了。”

据研究,人类最初的沟通是通过肢体语言进行的,此后经历大约5次革命性变化。第一次是因为语言的出现;第二次是由于文字的出现;第三次是因为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是因为电话电视等电子媒介的出现;第五次是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光是一个小小的企鹅(QQ),就改变了很多人的沟通方式。

在上世纪80年代,虽然出现少量电话机,但家书仍然是亲人之间交流的主要方式。武昌水果湖一位市民回忆,当时他因急事想打一个长途电话回外地老家,还要到洪山电信厅排队。轮到自己时,也不能亲自去拨打电话,要等话务员先拨通对方电话,对方接到电话后,还要去叫人。好不容易找到人,话务员才会把话筒递给你:“接通了,接通了……”

上世纪90年代初,已有人使用“大哥大”。那是现代手机的雏形,看上去像厚重的砖头,价格不菲,手持“大哥大”一时成大老板、暴发户的象征。

“随后,科技发展的速度实在是太惊人了。”陈晓明回忆,紧接着,CALL机(也叫BP机)出现了,“行在路上知天下事,握在手中知万家情”,“千万里,我追寻着你”,这些CALL机广告词流行一时。然而,仅两三年,CALL机的风头就被爱立信手机、摩托罗拉模拟手机、小灵通盖过……同时,IC卡电话机、磁卡电话机遍布街头,而今,电话磁卡早已蜕变为收藏品。

更大的变化出现在1996年后——互联网迅速蔓延,电子邮件、聊天室发展迅猛。一时间,几乎人人都有“伊妹儿”(电子邮箱),而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家书却开始淡出人们的生活。

2010年之后,QQ和微信用户数以亿计,想跟家人说个事,打个电话、发个微信或视频通话,既快捷、又便宜。而写一封家书,不仅从写信、投递到收件人收讫的周期较长,还需买信封、贴邮票,自然就被追求效率的现代人所淘汰。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孙秋云教授认为,科技发达以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呈现出快速化、简单化、表面化的趋势。传统家书的淡出,除了科技发展的原因外,也由于人们能与家人沟通的内容越来越少,代沟越来越明显,相反,跟同事、同行和有共同志趣者,可沟通的内容却越来越多,这导致现代人很少能静下心来写一封“汇报”式的家书。

有人说,其实,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可称为“多维家书”或电子家书,与传统家书相比,它只是变了一个形式,感情交流的内核并未改变。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余婷]

标签:家书 信函 现代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