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资理财不能忽略十个风险:投机炒股 买房保值


来源:襄阳晚报

人参与 评论

原标题:投资理财不能忽略的十个风险 理财很重要,但随着理财产品的丰富,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不少人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略了很多风险。 涨时多赚钱,跌时不亏钱,这是多数投资者期许的美好愿望和梦寐以求的终极

原标题:投资理财不能忽略的十个风险

理财很重要,但随着理财产品的丰富,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不少人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略了很多风险。

涨时多赚钱,跌时不亏钱,这是多数投资者期许的美好愿望和梦寐以求的终极投资水平。

风险之一:投机炒股

中国股票市场在最近13个月中过山车般的跌宕起伏,彰显出这个独特投资者群体行为的“滚雪球效应”。上证综指在最近一年中大幅飙涨了150%,但在短短的三个交易周多一点的时间里暴跌了30%。

当市场一路上涨时,国家一直引导着投资者队伍一路前行,政府希望中国股票的估值大幅上升。更高的股价也有助于中国的国有企业降低负债水平,因为它们可以将自己持有的股票卖出偿还借款。

投资者进入股市,根本目的当然是要赢利,要使财富增值。但股市中有“7赔2平1赢”的规律,这么多人赔钱,不能不说是这一规律使然。为什么这么多投资者不懂或不相信这条规律?

原因有多种,重要的方面是心理上本能的偏误在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而股市幻觉又强化并放大了人们原本就有的行为偏差。

“股市有风险”,不是说作为普通的工薪阶层的散户,炒股时不该有一点儿“投机心理”,但“投机心理”还是少一些为好。

此外,在股市一定要用自己合法的闲钱、并且以投资的心态去操作,绝对不能像赌徒一样。

风险之二:买房保值

无论中国的房价怎么涨,总会有一些“房地产泡沫即将破裂,房地产市场马上崩盘”的声音。普通购房者惧于这些声音迟迟不敢下手,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买房花费了自己大半生的积蓄。

中国已经实行30余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是终结房屋价格上涨的最强有力的杀手,支撑房价不断上涨的最根本的动力还是“刚需”,可是由于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新人”的数量逐年减少。

风险之三:盲目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很多买过理财产品的人都有这么一个共识:买之前理财顾问说得天花乱坠:“怎么可能赔本呢?”

但是一旦亏本了,银行就不认账了,于是双方产生了很多纠纷。这主要是因为双方在签订合同之前并没有明确谁是风险承担主体。

投资者认为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就是到期自己能得到的实际收益,而且还有银行做“隐形担保”;但是银行却认为按照协议规定,产品投资风险应该是“买者自负”,和银行没有半毛钱关系。

虽说有的时候理财产品亏了也不能全怪银行,天要下雨,理财产品要亏,这都是没办法的事……是银行的错就打打官司,让银行承担损失;不是银行的错也就算了,谁让自己识财不明?但如果既不是银行的错也不是自己的错,而是银行员工的错呢?这就麻烦了。

风险之四:买黄金保值

黄金曾经作为世界货币流通,目前依然在各国的国际储备中占有一席之地,是一种同时具有货币属性、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的特殊商品。

很多人以为买黄金能抵抗通货膨胀。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从1990年到2010年二十年间,金价共上涨271%,年均6.77%而已。如果再把时间拉长到三十年,投资黄金的年化回报仅为3.33%,与长期的通胀率差别不大。

也许你听到很多人说黄金的价格会飞涨到多高,但必须注意,黄金从来不是用来对抗通货膨胀的,而是用来对抗贬值的、失去信用的货币的。黄金最大的问题是它不能产生利息。

当通货膨胀到了下半场的时候,政府开始加息,不能生息的黄金吸引力会下降,价格就会下降。

风险之五:所有资金全部存银行

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无论是经历丰富的70后、80后,还是正在白领岗位奋斗的90后,几乎每个年龄阶段都会有一定的储蓄资产。但大部分人却是把钱存在银行,享受稳定、微薄的利息,把钱存在银行真的好吗?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传统观念中,银行是国企保障,稳定有收益。但是,相信近几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现象屡见不鲜,你的钱放在银行所得利息真的快得过通货膨胀吗?“两会”期间,政府给出将2015年的通货膨胀率控制在3%左右的指标。这意味着,结合今年的通货膨胀,实际上1万元只相当于9700元,所以你实际上存在银行的钱还比不过通货膨胀。

[责任编辑:刘照云]

标签:投资理财 襄阳频道 风险 凤凰湖北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