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不能忽略十个风险:投机炒股 买房保值
原标题:投资理财不能忽略的十个风险 理财很重要,但随着理财产品的丰富,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不少人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略了很多风险。 涨时多赚钱,跌时不亏钱,这是多数投资者期许的美好愿望和梦寐以求的终极
风险之六:把买保险当成投资理财
近年来,市场上有关“投连险、分红险”之类的理财产品,看上去很诱人,似乎回报很高,迷惑了不少老百姓。但实际上,如果你是为投资分红才去买这类保险,那你真是傻到家了。保险就是保险,只要其实现特有的保障功能就已发挥了作用。
对消费者来讲,保险不是储蓄,不是投资,而应是保障。
理财专家认为,投资保值等业务是寿险的延伸业务,在收益率方面具有较大可变性,而对意外死亡、重大疾病等基本生存的保障才应该是每个投保人的“第一张保单”。
一个成熟的保险业内人士给自己买保险,会把50%以上的投入放在基础保障类产品上,而绝不是投资功能类产品。
风险之七:把“定投基金”当成投资理财
基金定投产品的本质就是体现在“长期投资摊低成本、积少成多复利增值”的功能上,是在分享中国经济的果实,而不是短期牟取暴利。
把“定投基金”当成投资理财是非常不可取的行为。有的老百姓把每月的工资拿去做基金定投,有些人认为这是最典型的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投资理财”懒人行为。
如果你真的有想长期去买基金的意识,还不如自己去多花点时间,找个好老师,研究一下股市,然后采用“基金定投”的理念去买一支股票,越跌越买,长期买入。有利润就出来一部分。
原理很简单:自己去买股票至少还知道钱是怎么赚的怎么亏的。
风险之八:按教科书理论投资理财
这几年各类投资理财书刊汗牛充栋,但真正有价值的、有实际操作性且简单可行的方法几乎没有。
经常有读者要专家推荐什么书之类的,生活中确实也有很多老百姓喜欢买一些投资理财的书来看,以为可以从中找到投资理财的秘诀,其实这是最不靠谱的。
原理很简单:这个世界不可能有通用的投资理财书籍,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一样,照本宣科会害死人,反而让人走进一个误区。
风险之九:迷信专家学者
这几年,很多老百姓有了投资理财意识后,经常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讲座,一些企业、机构也纷纷做起了这类生意,搞一些投资讲座、理财讲座等等。
但这样的免费讲座到最后,常常变成了变相的产品发布会、无形的产品推销会,一些听讲座的老百姓迷迷糊糊就购买了他们的产品,有的被他们发展成了会员。
真正懂投资的人会明白,其实免费的东西到最后常常可能是最昂贵的。可惜的是,很多老百姓竟然连这个最基本的投资理财第一课都不能迈过。
道理非常简单:即使你花钱聘请专业理财顾问都不能保证你投资理财就一定能获得收益赚钱,免费的还能让你赚钱?
风险之十:透支信用卡来投资
最近理财论坛里有不少人在分享信用卡投资技巧,一些网贷平台也声称可以利用信用卡的免息期进行透支理财,以此吸引更多投资者。不过,这种收益真的是那么容易赚来的吗?
每个人的每一张信用卡的交易动态、资金流向等等信息都在银行的监控范围之内,你以为你利用了它的免息期套用它的资金获取收益的方法十分精明。然而这样一个看似完美的过程可能在短期内让你“无本生利”,但背负长期的风险首当其冲的就是个人信用风险。
一般银行对此重则会认定为恶意套现,停止该用户的信用卡并发出警告;轻则会采用逐步降低用户额度的方式来变相惩罚,并且有可能在央行征信中心留下不良记录。
另外就是网贷平台本身的安全问题。如果平台能够按时归还本息一切都好说,万一平台出现问题不能按时归还本息,到时候投资者需要额外一笔资金来先偿还信用卡。
毕竟,信用卡一旦出现逾期记录,以后无论是买房、贷款还是其他方面消费都可能对个人信用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
所以,用信用卡来进行投资的风险很大,如不是对市场有着十分的把控能力,还是不要套用信用卡里的钱来进行投资为好。
理财这件事,不能仅仅看收益,风险、资金回收等方面都要考虑,不是简简单单的投钱就ok!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具有前途的。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