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是怎么卷起来的?打破内卷真的是一道无解命题?
2021.7.9 第155期 作者:刘毓琳栏目介绍:
《凤言锋语》为凤凰网湖北热点话题探讨栏目。2013年夏季起创办,至今已走过七年多时光。解读热点话题,传递独立声音。
风向要变?在内卷似成一股社会风潮饱受诟病时,终于有人站出来"对抗"了,打头阵的还是一度强调"狼性"文化,加班之风盛行的互联网企业——
腾讯光子工作室6月中旬开始试行"强制不加班双休"政策,员工21点前必须离开工位;快手宣布从7月1日起取消"大小周",员工按需加班,公司按照相关规定向员工支付加班工资;还有消息称,字节跳动也将很快宣布取消"大小周"。虽然有员工反对,但舆论普遍对此拍手称快。这一波反"内卷"之举到底能不能改善过度竞争的局面尚不可知,但在已引起社会普遍焦虑的情况下,内卷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大家探讨一番了。
为啥会出现这个问题?还有就是对个体来说,到底该做点什么来应对。
内卷是对有限存量的博弈
"内卷"一词最早出现在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的《判断力批判》里,1985年被社会学者黄宗智带入中国,他在《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一文中,用这个概念指代"依靠大量劳动力投入来获得总产量增长但同时边际效益递减的发展模式",即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被网友投射到现实生活中后,衍生成了一种恶性无效竞争的象征。
比如"设门槛"。企业能提供的岗位数少于市场上求职者的数量,只能抬高门槛刷掉一批人。于是,大家在读书期间不得不拼命考证、提高成绩、提升学历,来达到企业的入职门槛,造成高学历的人越来越多,大学生好像没有以前吃香了的局面。
恶性竞争。不少80、90后从未上过补习班,也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到了00后,没接受过校外培训的鲜少,家长的解释大多相似,"我们也不想,大家都这样,不去不就跟不上了吗?"
还有"价格战",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在各行各业皆有存在,质量差不多的产品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只有不断降低售价、提高质量,才能吸引消费者,于是企业的利润越来越低,可谁都不敢随意提高卖价。
这样来看,"内卷"的本质就很明显了——除了人云亦云的从众心理作祟外,还有就是对存量的争夺。在市场总份额固定,增量减少或者没了的情况下,大家不得不陷入对存量的博弈中去。
而内卷带来的结果便是,大家只能通过不断提升竞争力,打败对手。那有人要说,这是好事啊,对提升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有积极作用。可对于亲历者来说,这个过程并不美好甚至有点痛苦,因为内卷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和个人时间的压榨。
而付出更多努力之后,真的能得到更多回报吗?答案或许是否定的。
我们为什么会被"内卷"?
就像两个人分蛋糕,本来每个人工作八个小时就可以获得二分之一的蛋糕。但有个人想吃到更多的,就决定加班,老板为了以资鼓励,决定多给他四分之一的蛋糕。另外一个人不乐意了,于是也投入到加班的行列中。最后,两个人都工作了十个小时,但每个人还是只得到二分之一个蛋糕。为什么呢?因为蛋糕只有一个,没有变大。
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内卷产生的原因之一,即社会资源有限,增量没了,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激烈竞争最后只能导致一个对所有参与者都不利的结局。
还有学者分析,跟个人认知的不清晰也有关系。
当缺乏客观、统一的评估标准时,人们倾向于通过与相似个体比较的方式来衡量自己的实力和价值。社会比较又分为向上比较和向下比较,在内卷化的环境下,同辈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向上的比较,这一方面会带来自我认知的迷失和挫败感,另一方面也会迫使个体按照"强者"的标准来"改造"自己,从而提升能力、实现追赶。当大家都开始忽略自身个性,盲目模仿那个公认的成功者时,同一个赛道上的竞争者便会变多,类似排队越多的店越容易吸引人排队,赛道上的人越来越多,可冠军只有一个,最终便会形成一个"越努力越卷"的困局。
当然,还有人从"生产过程中劳资对立"的角度,将内卷定义为一种"赶工游戏"。通俗来讲,就是在枯燥的工作中添加一些游戏的成分,以虚假的满足感来刺激竞争,从而将纵向的阶级对立转化为了工人之间的横向冲突。就像一个跑步机,所有人都在拼命地向前奔跑,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停留在原地。
无疑,大部分人都看到了问题的实质,不然也不会出现互联网大厂带头"反内卷"的现象。由原因推对策,就当下而言,"内卷"涉及的社会发展和资源配置问题并不能在短期内得到有效解决,作为普通个人,我们只能将"个人认知的不清晰"作为突破口,尽量实现精准定位,避免"赛道"扎堆,拥有张弛有度的生活。
要知道自己在寻求什么
作家梁文道在一谈话类节目中曾提到:"农民的累,更多是体力上的劳累,不是被虚无感、空虚感驾驭的累。现在年轻人的累除了赚钱之外,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寻求什么。"
这番言论有点以偏概全,但也能反映部分人的现状。就像互联网行业当下回报率较高,于是有些家长在给孩子填高考志愿时,不管适不适合、喜不喜欢,首选"计算机""人工智能"等专业,毕业后哪怕不是学这个的,恨不得也报个职业培训班,以达到入行门槛。孩子的同学都在上补习班,不再多报几个,心里就是没有安全感,觉得是对孩子未来的不负责。同事们都在加班,谁敢做那个"出头鸟"提前走,于是6点下班制延长成9点下班制,甚至更晚。
可这样"卷"的结果是什么?将彼此都带入非良性的激烈竞争中,每个人的投入和付出越来越多,而收获甚微,成就感得不到满足,却也不敢停下。这是一个滚雪球似的恶性循环。
问题的症结已经很明显了——我不知道我要做什么?别人都在这样做,那我就得跟上。这是什么?对个人认知的不清晰,只能人云亦云。当大家都开始人云亦云时,内卷便产生了。
所以当我们作为单一个体想要打破这种困境时,首先要做的便是认清自己、好好定位——我到底要追求怎样的人生?
就像有人在"卷"中辞职,觉得生活除了向上竞争,还应有诗和远方,"因为我爱生活";也有人即便007却不觉得"卷",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找到了自己的赛道,便能感到充盈饱满,乐在其中。
打破内卷,不是不负责任的躺平,也不是不合时宜的叛逆,而是在面对激烈竞争时,能知道自己的人生不止有无休学习、工作这一条跑道,还能有更广阔的天空;能够在社会的喧杂声中清楚地辨析自己的方向,坚定地坚持"我是谁""我要做什么"。
能真正做到认清自我、凡事遵循自我,很难,但不试又怎知做不到呢?避免无效内卷,每个人都值得拥有不一样的绚烂未来。
凤言锋语透过时事热点,梳理社科视野,针砭时弊更传递独立思考。投稿及热门话题讨论邮箱:1847506574@qq.com
凤凰网湖北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荆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