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盛行 这届年轻人要垮掉了么?

2021.6.15 第152期 作者:汤光磊

栏目介绍:
    《凤言锋语》为凤凰网湖北热点话题探讨栏目。2013年夏季起创办,至今已走过七年多时光。解读热点话题,传递独立声音。

“躺平”正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追捧。而拒绝躺平,“打鸡血”,鼓励奋斗的言论与价值观接连遭到吐槽与冷眼。

白岩松之前在节目上的一段反问引发网友质疑与批评;新华社微博推送“拒绝躺平的86岁科学家”上热搜,点赞叫好与吐槽质疑的声音分庭抗礼。

说了几十年的“垮掉的一代”,要在“躺平”文化中变为现实么?

躺平主义:内卷时代演绎“桃花源记”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对桃花源的向往似乎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

而当代年轻人的“躺平”选择,像极了陶渊明官场上抱负不展后,回归田园的选择。

房价高企,教育内卷、学历贬值、996……对于当代很多年轻人来说,压力之下,突破空间有限,人生奋斗似乎已失去目标与意义。于是他们选择不再鸡血沸腾,选择最无所作为反叛裹挟。希望用退的方式,寻找到当代桃花源。

这种“隐士”文化的复苏,不仅仅出现在中国青年身上。

几年前,中文互联网世界经常讨论的还是日本的“低欲望社会”。唏嘘“平成废物”们整日宅在家里,不工作、不奋斗、沉迷二次元世界等等,与如狼似虎的“昭和男儿”形成鲜明对比。

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还曾专门拍了一支广告片,鼓励年轻人振作起来。北野武的话言犹在耳,现如今轮到国内的“成功人士”和媒体们鼓励中国年轻人奋进。

“躺平”的年轻人,虽然居住在资源高度集中的大城市中,但是他们选择“不消费”“不工作”“不交流”,真实做到了“心远地自偏”。

年轻人选择或是推崇“躺平”,宏观分析,是人口红利消失,经济增长放缓,竞争压力持续增大导致梦想破灭。

从学生时代的各路培训班到本、硕、博的学历竞争,再到996、007等工作模式与高额房贷压力,内卷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死循环。所以他们选择退,用消极方式实现解套。

而从个体心理来讲,这更像是一种反叛主流的狂欢,一种“我不玩了”的“砸锅”心理,一种对流行文化的积极靠拢。

“只要我躺的快,资本就剥削不到我。”

“镰刀才会反对躺平,因为躺平的韭菜割不到。”

“我的人生不需要你来定义,不需要你告诉我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其反叛精神,从以上句子中可见一斑。

而当年轻人们意识到,“躺平”后砸的是既得利益者们的锅,就躺得更开心了。

一种误读:“躺平”就是不负责任?

读过《桃花源记》的都知道,桃花源是不存在的。嘴上说着躺平的年轻人,也明白这个道理。“躺平”也不过是说说而已。

无奈,却总会有人当真。一些学者、企业家的轮番批评。清华教授喊话年轻人,“躺平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努力工作的纳税人”。

为人师表,担传道授业之责的高校老师,自然对青年爱深责切。但是他们对躺平的批评何尝不是一种误读呢。

“躺平”真的在年轻人中成为一种风气了吗?很显然,并没有。

不妨回身看看,刚刚结束的高考,千万高三学子为梦想而搏;早晚高峰的地铁上,上班族行色匆匆;创业路上、实验室里、图书馆里、防疫一线,年轻人的风采随处可见。

一年之前,防疫阻击战中,全网还在夸青年医护人员、青年志愿者等的担当。而如今,他们却因为“躺平”这样一个流行词,被各路名人、企业家、媒体教育。

追寻流行,把流行词汇拿来说说,是年轻人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左一句“躺平”右一句“躺平”,多是年轻人自嘲与解压的打趣方式,却从来没有成为现实的主流选择。

读不懂这种吐槽,反倒随时随地都想给谁上一课,罔顾但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在努力奋斗的事实,是一种不公的评价,更是“过来人”习惯“说两嘴”的毛病。

正如此前新华社微博推送86岁科学家赵焕庭每天勤奋工作的视频,不料却招致批评。

“奋斗是一辈子的事。”赵老这句话饱含正能量,本是十分受欢迎的内容。但是媒体用“拒绝躺平”做标题,对青年人的教育态度却起到了反作用。

年轻人反对的不是赵老的人生态度,他们反对的是媒体蹭热点的态度。

“谁的人生不奋斗?谁的青春不奔忙?”只不过当代年轻人在奋斗的同时,更喜欢以吐槽、解构等方式来自我排遣。

“前浪”们要习惯这种方式,不要大惊小怪。

“躺平“需靠奋斗来实现

“难道我们指望的是房价很低,然后工作到处随便找……”这是此前白岩松招致争议的话。不得不说,低房价、高就业率,难道不应该是整个社会奋斗的共同目标么?

十年苦读,辛勤工作,难道只为了让自己的后半生996,下一代继续苦读,内卷,然后背上还不清的房贷么?

当然不是!

在年轻人看来,奋斗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实现“躺平”的自由。

当前国内大环境下,尽管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机会仍然无处不在,“东风压倒西风”势头明显。创业、上市、财富自由的传说在这片热土上持续上演,全球争向东看,“海归”屡创新高,这片土地依旧生机盎然。

所以说,年轻人失去理性与干劲,终日无所事事几乎是无稽之谈。把“躺平”挂在嘴边,只不过是他们对工作和生活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一种学习工作最终服务于生活的更加积极的态度。

真正选择“躺平”的是极少数,而且是那些有条件“躺平”的人。

比起担心“躺平”误国,更重要的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躺平”文化盛行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

社会不公、阶层日趋固化……“躺平”之声的喧嚣正是年轻人对更加公平、自由的社会氛围的呼吁与呐喊。

这就需要国家层面出改革实招,不断畅通社会流动渠道,夯实“奋斗改变命运”的公平基石。“成功人士”们多从关怀、理解的角度,考察年轻人的实际困境,给之以引导、支持。

倘若如此,又有多少年轻人甘于“躺平”呢?

总而总之,“躺平青年”就是个伪命题。有空说“风凉话”,不如踏踏实实帮助奋斗者在现实土壤中保持初心与激情,为追梦人护航、为奋斗者助力。

凤言锋语透过时事热点,梳理社科视野,针砭时弊更传递独立思考。投稿及热门话题讨论邮箱:1847506574@qq.com

凤凰网湖北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荆楚资讯

总监制:刘芮言   监制:郭凯凯  本期策划/撰文:汤光磊  编辑:魏玮  技术支持:李成龙

返回顶部

分享缩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