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舍回忆 寻找巷子里正在消失的武汉老行当
“磨剪刀嘞……”“炸米泡喽……”曾记得否?悠长的旧巷里,一声声吆喝,或高亢或低沉,或尖利或温和,有时候,是伴着清晨朦胧的睡意,刚揉开惺忪的睡眼,就听见窗外飘过老师傅的声音;有时候,是踏着傍晚的夕阳,积
转糖——
哼着老曲画糖人
摆一架糖挑子,一下午的演绎
户部巷子口,围看画糖人。男女老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主角是一位头发花白、衣着朴实的老人,坐在一架旧式糖挑子后面,画起画儿来,一脸的专注。旁边煨着的,是一个锈迹斑斑的小炉子。最引人兴致的,是那个画满了吉祥花果、飞禽走兽的木质转盘,板龙、飞机、花篮、大刀占据着四角,余下的地方,螃蟹、花盆、桃子、其他动物也不少,顾客来了,先转转盘,指针停在哪里,画什么,可都有讲究。
老人家姓李,年过七旬,老家在黄陂。谈话间,老人手里的活儿一点儿不耽误,龙、凤凰、兔子、长颈鹿,滚烫的糖汁经他错落有致地淋在洁白的大理石上,流成各种各样的图案,糖汁快速凝固,手停了,画也干了,画的一端放上一根细竹签,连接处滴上两滴糖,再用小刀片轻轻地将它整个取下,拿起,一个生动形象的糖画就跃然而出了。见孩子好奇,大人们纷纷掏钱买了糖人,孩子拿在手里看了又看,舍不得吃。
烧着烧着,炉子里的火弱了下来,老人家起身,换了个蜂窝煤,他说,平时每天卖几十张糖画,逢年过节生意好,一天能卖上百张。总的来说,买的人少,看的人多,最不缺的是人气。
“碰碰运气呗!”李爹爹很和善地招呼着来往的顾客。小孩子总是好奇心最重的,凑上前去,转那漆黄色的转盘玩儿。可惜了,很少有人能转到四个角的位置,李爹爹说,四个角是难度大的,像凤凰、龙等,十块钱一张,画起来最耗时耗力,其他是小的,五块钱一张。转到哪个,他就画哪个,顾客要是不乐意了,可以重转。这转盘到底是个什么讲究?李爹爹笑了笑,说:“祖传的。”
“这种画画的糖是麦芽糖和白砂糖的混合物,比单纯的麦芽糖更甜。”李爹爹说,右手拿着画勺,轻轻搅动软化了的糖。他说,煨糖时,火候的控制是关键,过热则太稀易变形,偏冷又会太硬无法塑形。
李爹爹画糖人已有40年,四处换地方,主要在人多的地方画,在户部巷呆了三四年。巷子里认识他的人很多,来来往往时,总不停地有人打招呼。在这漂亮的糖画面前,很多人都会围着观赏赞叹,很多人都会买来把玩品尝,也有很多人会举起相机拍照,只是,很少有人了解这门艺术,更少有人愿意专门花心思去学了。
傍晚时分,重回摊子去看了看老人家,依然是厚厚的一群人围着,画完最后一只凤凰,老人家就要收摊了。夕阳西下,这拖回去的,是家传的糖挑子和夕阳的温存,围观者也要散场了,他们带回去的,是对老人家的钦佩和手上的甜蜜。
快活了孩子,打发了时间
又一个暖意盎然的下午,在江大路育才中学门口遇到一位画糖人的老者,老人家姓魏,也是黄陂人,除了画糖画,他还卖搅搅糖。林荫道上,他坐在一排自行车背后, 将两根细竹签,伸进半透明的棕黄色糖液里,挑起一点糖稀,利索地搅动个五六下,再递到孩子们的手中。孩子们人手一只,成群结队地回家去了。捧在手里,越搅越多,等到他们回家的时候,棕黄色的糖液,就会变成乳白色的一团,放在嘴里轻轻一抿,香甜香甜的。
刚送走一群孩子,魏师傅又画起了糖画。一个花盆刚画好,就凑上来三个穿着校服的中学女生,她们惊奇地盯着一旁的钢碗,碗里盛的是麦芽糖糖液。几个女生各自买上一份,喃喃道,真漂亮,现在还能吃上这东西啊,就是贵了些。
魏师傅70多岁,十五六岁就开始画糖画了。他有四个孩子,三个女儿都成家了,儿子是出租车司机,孩子们都在武汉买了房子。老伴早年去世,魏师傅平日里住在女儿家,一家人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边画着糖人,边哼着怀旧的老曲儿,夕阳的余辉静静地洒在老人家额头的褶子上,折射出岁月的痕迹。老人家很是惬意,他说,孩子们都很忙,自己在家也没事干,就经常出来晃晃,大多是在周围的中小学或是幼儿园附近,很多小朋友甚至是大人都觉得画糖画有意思,喜欢买着玩,玩腻了就吃掉,或是放家里当装饰。“孩子们喜欢糖画,我也打发了时间。”老人家画了这么多年,早已不把它当成谋生的手段了。出来做生意,也是兴趣使然,有时候老朋友们聚一聚,他还能现场露几把身手。
“现在哪还有人愿意学呀,年轻人都去打工了,一天能挣几百元,做这个划不来。”魏师傅说,在20多年前,黄陂村子里,到处都有人画糖画,现在,村子里的人都做其他的了,他也只是能做几年是几年了。
祖传第四代的魏师傅画糖人已有50多年,他边画边喃喃自语:“我们这一代不做了,再真的是没有人做了……”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