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湖北籍书法家胡抗美:书法者,表情达意也


来源:长江商报

人参与 评论

胡抗美 胡抗美,1952年8月生于湖北襄阳。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主任,青少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兰亭奖展、全国草书展评委,中央机关书画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

胡抗美

胡抗美,1952年8月生于湖北襄阳。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主任,青少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兰亭奖展、全国草书展评委,中央机关书画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书法作品被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等,以及日本、新加坡博物馆或个人收藏。出版有《胡抗美诗词书法集》、《胡抗美书法集》、《中国书法家精品集·胡抗美卷》等书法创作专著,以及《胡抗美书学论稿》、《中国书法当代性论稿》 和《志外吟·胡抗美诗词集》理论、诗词专著。

胡抗美的书法成就,归于对艺术的虔诚,出于对书法的敬畏与责任。

这位近乎传奇的书法人,有着很多称谓,并且个个分量十足——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主任、青少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就在记者采访前与他商量称谓是“教授”还是“主席”时,他的一句“无所谓”,将他的风度和人格魅力展露无余。

胡抗美说自己是一个“有收有放”的人。就像他在职业岗位上时的严谨、敢于坚持原则,而在书法创作时却“变得狂放、率意、自然、洒脱”。

谈及到对草书创作的见解时,他鞭辟入里,深入浅出,听似不经意的表达,却是几经斟酌的词句。

两个小时的交谈中,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经得起推敲。这不仅因为他在书法界具有权威的身份,更是多年来专业的累积,与传统书法理论探讨的结果。

对于书法艺术,他强调“字如其人”,字里行间都是对艺术人格的外化。

或许就是这样的处子之心,造就了胡抗美今天的艺术成就。这一点,正如一位熟知他的人对他的评价——一个人的精力和心思是有限的,在利来利往的熙攘天下,正是有了这种将书法与生命的结合,才有艺术境界的不简单,才诞生出这位五十余载苦心孤诣后的书坛圣手。

魏晋的“草原”中追求草书新格调

 

胡抗美书法作品

家住襄阳鹿门南的胡抗美,自七八岁起拿起毛笔,翰墨便随着他上学、入伍参军,后到机关工作,时至今日。用他的话来说:“书法像巨大的磁性,一直吸引着我。”

与其他书法家不同的是,胡抗美40岁前没有师从过名师大家,一切都靠自己探究、摸索。

就连他在草书上的造诣也不是机缘巧合,“是一种自觉的追求”。

胡抗美回忆当初:90年代末期前,他以行草书而知名于书法界。既便以书法家的名义出访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是行草书的面貌。他说,当时草书作品整体比较虚弱,处于“疲软”状态。为了振兴传统的草书书体,已达“不惑”年龄的胡抗美,放弃了自己已经形成的风格,他和他的朋友们,一心投入到对草书的研究与学习:他深入“魏晋”,在那茂盛而辽阔的“草原”上耕耘、探寻。为了更加深入“草原”之中,他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进行全面了解;临摹中,他不仅注重艺术规律的梳理,而且把魏晋风度、名士风流与之相联系,尽量使魏晋艺术的自觉变为他思维与笔下的自觉。

以他的话说,“书法作为一个艺术门类,在创作上,仅造型不够,造型与造型之间的关系更重要!”

如今,胡抗美仍然依恋于魏晋那片“草丛”,他在《十七帖》中陶金,以铸造他具有时代精神的新格调。在近十几年里,他出版了10余本书法创作与理论和诗词专著。值得关注的是,他的作品于2008年参与搭载“神舟七号”的“和平颂”太空飞行艺术之旅。

作品是对作者内心世界的“物化”

谈及书法情感与形式的表达,胡抗美说:“书法的创作,就像是散文一样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每一种书体都能够表情达意,而每一件作品呈现的也是创作者内心深处对社会、时代的认识。

书法家以汉字的形来“形其哀乐”。书法家以唐诗宋词类为创作材料时,唐诗宋词的文学意义退居其次,而首要的,是书法家运用这些材料进行重新创造。归根到底, 是通过点画粗细长短、结体大小正侧和墨色浓淡枯湿的组合与对比,并由此而产生艺术感染力。书法艺术就是通过这种艺术感染力来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这个时代。

在传统与创新上胡抗美先生也有独到见解,他认为:“没有传统就没有高度。传统是系统的、多元的,无论碑与帖,无论官方经典的还是民间率意的,都生长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对于今天来说,都是传统的,都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否则就是对传统的不负责任,或者出现片面和单一。”

胡抗美说, “传统过不了关,就没有书法的入门券;但没有创新更是没了前途。创新是对传统的再积淀,也是传统时代性反映。”

家乡的“营养”无法替代

说到书法与生活,他言语中透着一丝细微的情感:“对艺术的追求必定是有得有失,创作的时间与陪伴家人的时间成反比。但创作的过程却高于物质享受,在灵感迸发时,完成一件作品,那种成就感是无法比拟的。”

说起家乡,胡抗美1992年离开襄阳老家前往北京,至今已有21年,他认为,家乡的“营养”是任何地方都无法替代的。他说这话是针对他早年在家乡学习书法那段难忘时光的,他说,那时学的东西至今难于忘怀,终生受用。在今秋10月,他将与另外4位湖北籍旅京的书法家回到家乡武汉举办一场“楚韵京风”精品书法展。他认为这既是向家乡父老乡亲汇报,也是向家乡同道学习的好机会,更重要的是回乡充电。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冯晶晶]

标签:胡抗美 书法 凤凰湖北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