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三角:托起中部崛起的重任


来源:时代周报

人参与 评论

中三角目前可以做的,首先是加强交通网建设。(IC 供图) “中三角”正在崛起,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后,中国经济的又一增长极。有学者提出,中三角或将成为未来30年,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

中三角目前可以做的,首先是加强交通网建设。(IC 供图)

“中三角”正在崛起,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后,中国经济的又一增长极。有学者提出,中三角或将成为未来30年,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

众多学者看好中三角的前景,然而“中三角”的概念并不广为人知,进入公众视野也只是近两年的事,但实际上,关于中三角一体化的倡议和论证工作,已经在学界开展了整整20年。

“中三角”,即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指长江中游湘鄂赣三省的三个经济圈,以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四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经济圈、江淮城市群等中部经济发展地区,三圈分布于长江中游沿岸,力图逐步打破交通、行政等限制,实现融合发展,互利共赢。“中三角”以浙赣线、长江中游交通走廊为主轴,呼应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打造的国家规划重点地区和全国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这一构想发轫于1992年湘潭大学两位学者的论文,他们提出将三省视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布局,后经三地专家学者不断论证和丰富,名称也不断发生变化,从“长江中游地区”到“汉长昌大三角”,再到“大武汉集团城市”。

终于在2004年江西省“两会”上,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朱丽萌,首次提出“中三角”的概念。去年4月和7月,湖北省党政代表团在湖南和江西考察交流时,提出打造中三角经济区,争取成为“中国经济第四极”,中三角的概念正式进入官方话语。

“中三角”从构想到实践

城市群是经济发展到成熟阶段的必然产物,城市群也越来越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主体,在中国经济的传统三极增速逐渐下降的情况下,寻求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出路。由此而言,中三角的崛起正是响应了时代的号召。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继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之后,中国希望培育新的城市群为经济增长第四极的动机已十分明显。而湘鄂赣三省都有意愿打造“中三角”合作区,从而放大中部地区的经济总量。

今年2月10日,“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三省会商会议”在武汉举行,江西省省长鹿心社、湖北省省长王国生、湖南省副省长韩永文共同签署了“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中国社科院、工程院等有关部委领导和专家学者隆重出席。

三省共同认为,三大城市圈正在逐步成为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和鄂赣湘三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核心引擎。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组合沿长江、环洞庭湖、环鄱阳湖的若干城市,通过整体规划和集成,形成跨省域的经济一体化城市集群,将是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新的重要增长极。

三省人民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三角”正式起航,这也是从构想到实践迈出的重要一步。紧接着,三省在交通旅游、产业经济、社会事业等方面签署了20余份合作协议,平均每半个月就有一份协议被签署。

三地合作全面升级

三方合作在交通旅游方面率先突破,2月4日,湖北、湖南、江西等省交通运输厅负责人聚首武汉,共同签订推进设立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示范区合作意向书,将实现航空、公路、铁路、水运和管道等运输方式的一体化。

4月18日,“中三角”旅游发展会商会议在武汉举行,会议达成了《“中三角”旅游合作发展2012年行动计划》和一揽子工作方案,形成了一系列合作成果。4月19日,岳阳市、九江市、咸宁市签订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和区域旅游合作协议。5月19日,鄂湘赣三省旅游部门联手启动“万人畅游鄂湘赣”活动。

商务产业方面的合作也积极跟进,2月24日,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商务发展第一次联席会议在武汉召开,发布了《武汉宣言》。“中国中三角商务网”也正式上线,采用英语、日语等10多种语言版本,实时发布三省最新合作动态。

4月11日,“中三角”经济圈小商品产业发展峰会在湖南岳阳举行,4月12日,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产业一体化战略合作发展论坛在武汉举行,湘鄂赣三省经信部门负责人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同样,农业合作也是重要课题,5月4日,三省农业部门共同签署了《湘鄂赣三省农业合作协议》,将从产业、市场、技术、信息、防疫、资源保护等八个方面“联姻”,齐步迈向农业强省,共同造就长江中游农业带。

除此之外,三省卫生部门还共同签订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卫生事业发展武汉共识》协议,就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跨省结算、医疗卫生资源共享、血吸虫病联防联控等八个方面达成共识,卫生部部长陈竺出席签字仪式。

中三角的合作全方位展开,也受到多方学者的关注,5月18日,“中三角城市建设发展高峰论坛”在武汉举行,巴曙松、陈淮、王铁军、钱东升等数位北京、上海名家学者出席。7月6—8日,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在武汉召开,峰会的主题是“中国大市场—从珠三角、长三角到中三角”。

未来前景看好

近年,湘鄂赣三省的发展有目共睹,从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来,“中三角”的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明显提速,既高过东部地区,也高过全国平均水平。湖南、湖北分别跻身全国GDP前十名,2010年,三大城市群的经济总量接近2.5万亿,位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山东半岛之后的第五位。

武汉、长沙、南昌三大核心城市,相互之间仅相隔300公里,随着武广高铁、昌九城际铁路的通车和杭南长高铁即将运营,未来几年,将形成“一个半小时同城圈”,真正实现一体化。

国家发改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易鹏向本报记者分析,中三角未来将成为竞争中国经济第四极的重要力量,它具有交通、人才、科技、环境、劳动力等方面的多重优势,中三角一体化非常值得期待。

较早实施一体化的长株潭城市群,在票据结算、电话、交通、金融、政府规划方面都已经实现了统一。在今年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1—2012)》中,长沙的竞争力提升速度位列全球第四,同时长沙的综合竞争力排在全国第十位,城市群带来的好处已经让长沙尝到了甜头。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刘维新告诉记者,长株潭的城市群建设已经非常好,相比之下,武汉城市群的发展不够均衡。他曾对武汉1+8城市圈进行过调查,发现其最大问题在于武汉的“老大”思想比较严重,它跟其他8个城市没有形成内在的经济往来,这对区域发展不利。

刘维新指出,有的工业本来可以放到其他周边城市,却都放到了武汉,结果导致武汉的土地紧张、物价高企,使整个产业结构不合理,也造成了运输方面的浪费,长株潭却能够形成优势互补,如果武汉不注意这个问题,将来的发展肯定赶不上长株潭。

中三角的合作实际上就是打破过去的行政区域限制,实现互利共赢,过去三省之间竞争多于合作,产业同质化较为严重,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在未来三省的产业分工上,需要有全新的规划。而行政隔阂能在多大程度上破除,形成合力共同发展,不仅是中三角合作的难题,也是未来所有跨区域合作的难题。而中三角经济区所承载的还有防止“中部塌陷”、寻求中部崛起的重任。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冯晶晶]

标签:三角 合作 经济 凤凰湖北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