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皖三角后发突围 成为赶超中部其他省份新的增长引擎


来源:《支点》杂志

人参与 评论

滨湖新区紫云路。(吴芳 摄)原标题:皖三角后发突围 核心提示:皖三角已成为安徽赶超中部其他省份新的增长引擎 台商罗新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在苏州市场前线亲自督战,但产品供应仍将面临断货的风

滨湖新区紫云路。(吴芳 摄)

原标题:皖三角后发突围

核心提示:皖三角已成为安徽赶超中部其他省份新的增长引擎

台商罗新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在苏州市场前线亲自督战,但产品供应仍将面临断货的风险。

“今年下半年,我们将再添加价值超过1亿元的200台设备,满足市场供应需求。”罗新发接受《支点》记者采访时表示。

去年底,罗新发投资的这家企业——安徽绿创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创精密”)落户安徽江南产业集中区,从洽谈到投产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江南产业集中区给了他开厂“直通车”式的服务。

一家企业投产之快,只是江南产业集中区招商引资的缩影。

2010年1月,安徽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获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这是全国首个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安徽省将此政策化整为零,形成合肥滨湖新城、江南产业集中区和江北产业集中区三大战略支点。

由此,“皖三角”战略格局浮出水面。3年来,皖江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1万亿元,占安徽全省逾六成。“皖三角”已成为安徽赶超中部其他省份新的增长引擎。

一切从零开始

 

“在一张白纸上描绘最美最好的图画。”3年来,这句话屡屡被提起。在皖江示范区,“一张白纸”就是指的江北、江南产业集中区,其最大特色之一是:一切从零开始。

在2012年江南产业集中区一场大型招商推荐会上,台商罗新发有了来集中区创业的念头。“集中区政策优惠、发展空间大,园区发展速度很快,办事效率很高。”罗新发说,这是吸引他去那里投资的主要原因。

2012年12月,罗新发与集中区开始洽谈办厂一事。次年1月12日,他创办的绿创精密公司试投产。

罗新发坦言,公司团队对集中区进行考察后,仅45天,标准厂房交付使用,供排水、强弱电、供气、供热等配套工程建成,绿化同步完善。“从签约到开工生产前后不到60天。从开始着手准备到拿到正式文本前后不过10天,这种效率在外地可不多见。”他说。

在绿创精密生产车间,经过十几道操作工序后,一块块原本平凡无奇的铝块被裁剪成精致的3C产业成品。该公司首期建成的生产线正高效运转,生产出的手机零部件源源不断地发往各地。“苏浙一带是公司最主要的市场销售地,我们要加大设备投入,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罗新发称,自3月10日正式生产以来,销售市场一直供不应求,光代工费就进账上百万元。

江南产业集中区提供的资料显示,绿创精密投产后,每年给江南产业集中区至少要上交3000万元税收。更重要的是,以商招商。罗新发透露,目前他正计划将合作伙伴引入园区,完善手机零部件制造产业链。

罗新发“落子”江南产业集中区,只是招商引资的一个缩影。截至今年一季度,两个产业集中区合计签约项目投资规模已经超过800亿元。其中,江南集中区签约规模以上项目31个,总投资376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14个,总投资175亿元;已开工项目21个,总投资300亿元。而在3年前,这里还是长江南岸一片农田与丘陵交织的农地。

产城一体化

 

从合肥市区出发沿合芜高速南下,驱车50分钟,就来到了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的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

虽然江南与江北两大产业集中区相距约170公里,但两地放眼望去的场景却如出一辙:塔吊林立,桩机轰鸣,一栋栋工厂与安置房拔地而起,一条条柏油大道穿城而过……一座现代化产业新城呼之欲出。

在皖江沿岸建设承接产业集中区,推进沿江城市跨江联动发展,这被政府决策层和区域经济专家认为是示范区《规划》最大亮点之一。《规划》批复5个月后的2010年6月,江北、江南产业集中区拉开建设序幕,目标是按照产城融合、产城一体的理念,打造成为高端产业密集区、生态滨江新城区、改革创新试验区。

要想引得金凤凰,必先栽下梧桐树。在江南产业集中区,这里正欲打造全国最大的标准化厂房招商示范园区,真正实现“产业转移要标房,一步到位在江南”的目标。

罗新发就是这项政策最早的受益者。“园区的这些配套设施,对一家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来说很重要。”罗新发坦言,“提包就可以来产业园区开工厂,这对企业而言免去诸多不便。”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在多个论坛上推荐“皖三角”战略,他看好“皖三角”的发展潜力。

“‘标房’对企业的吸引力并不大,企业投资关键还是看优势政策与配套能力。”叶青接受《支点》采访时称。不过,他认为,只有把“标房”当作一个卖点,建成集中区最大亮点,企业老板才会记得住它。

按照江南产业集中区的规划,今年年底前,园区将建成道路100公里以上、标准化厂房100万平方米以上、保障房和安置房100万平方米以上,实现融资规模1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0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0亿元。

正是植下了梧桐树,在北京的这场推荐会上,江南产业集中区“吸金”逾226亿元。

但是,产业发展只是集中区建设的一个方面。“产城一体”才是集中区发展的上上之选。

今年6月27日,在江南产业集中区于北京举办大型招商推介会前夕,池州市委常委、江南产业集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权发做客媒体畅谈他的“产城一体推进新型城镇化”构想。

“光有工业化,没有城镇化,你这个城市就是‘空架子’。如果光有城镇化没有工业化,这个城市就是一个‘空心城’,这两者必须要同步的。”他说,在江南产业集中区,产城一体化不仅是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工业化支撑和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冯晶晶]

标签:份新的增长引擎 赶超中部其他省份 三角后发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