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失传已久的中医医术:薪火传承与历史沉浮
传统中医医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其中必有跌宕起伏的历史变迁。传统中医医术的薪火相传也有着难以言说的巨大阻力。让我们跟着历史的脚步,寻找失传已久的中医医术。专家刘力红的《思考中医》(p313)中有这么一段
传统中医医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其中必有跌宕起伏的历史变迁。传统中医医术的薪火相传也有着难以言说的巨大阻力。让我们跟着历史的脚步,寻找失传已久的中医医术。
专家刘力红的《思考中医》(p313)中有这么一段的描述:“天津南郊有一位盲医,善治多种疑难病证,远近的许多人都慕名去求医。……。他开的药,来来去去都是我们日用的食品,像绿豆、红豆、葡萄干、黄花菜等。不管你是什么病,他都用这些东西。唯一的区别就是在这个数上。张三的病,他用二十颗绿豆,二十颗葡萄干;李四的病,他用二十一颗绿豆与二十一颗葡萄干。”“上述这位盲医善于用数来治病,而我们循流探源地追溯上去,张仲景才真正是中医用数的鼻祖。大家单看《伤寒论》中在枣的用量就很有意思。桂枝汤大枣用十二枚,小柴胡汤大枣也用十二枚,十枣汤大枣用十枚,炙甘草汤大枣用三十枚,当归四逆汤大枣用二十五枚。……”
天津盲医所用的方法太神奇了。这一段描述,尽管只透露了该疗法的一些蛛丝马踪,但仍然激起人们极大的好奇心,人们不禁要问天津这一盲医用的这种疗法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疗法,是否有资料系统的叙述,整套疗法是如何进行操作的,以什么样的理论指导操作?这一方法是否有传人?人们的脑子里翻滚着思绪的波涛,涌动着破解与掌握这一上乘之法的情愫。在此笔者愿意就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展开一番的探讨。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黄帝内经》中岐伯提出了传统养生方法的总原则,即“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也就是说阴阳和术数在传统养生方法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自从岐伯到现在,数千年的时光流逝了,阴阳与术数的传承与发扬光大,我们今人做得如何了呢?
阴阳五行学说构建了中医研究纲领的硬核
中医作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它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也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这一系统的理论在《黄帝内经》这本奠基性的著作里就已基本形成。因此,我们不能认为中医只是一门经验科学,它同时也是一门理论科学,只不过这种理论同古代其他科学理论一样,带有思辨的性质和自然哲学的色彩。中医理论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它是由阴阳五行、藏象、病因病机、诊断、辨证、防治、中药、方剂等理论和学说组成。纵观中医理论及其发展,阴阳五行一直是贯穿其中的两根红线。如果借助现代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可以看出阴阳五行是中医研究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中医理论体系中,最根本的、最坚硬的、最不易改变的基本假说和基本原理当属元气论和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促进了中医生长点的确立
“古代哲学对中医学的另一巨大影响表现在中医学生长点的确立方面。这是古代哲学对中医学最重要的影响,也是中医学在接受古代哲学影响下的最大获益。”生长点问题或立足点问题是科学的基础性问题,没有生长点或生长点不明确,一门科学的存在和发展是不可能的,同时生长点也决定着学科特色的形成。医学研究对象是人体,人体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那么,从哪一方面的规定性或哪一角度去把握人的生理病理现象,达到治疗疾病,维护健康的目的呢?这就构成了不同医学的立脚点或生长点问题。中西医研究对象都是人,是人的生老病死现象及其规律。这些客观规律虽然先在地存在着,但并不一定成为认识的对象,客观现象能否成为认识的对象,能否进入认识的视野,还取决于认识主体的条件。对同一客体一人的生命及疾病现象,究竟哪个方面、哪个层次、哪些因素能够成为中西医现实的认识客体,取决于中西医不同的认识主体根据各自已经形成的本质力量有选择地设定认知指向,从而确定其生长点。“中医是以生命现象诸因素的统一整体性质及其相互作用的‘联系’为生长点” 。换言之,即以活的人体为生长点的。因为只有在活的人体身上才有生命现象和疾病现象,才有健康维护的必要和疾病治疗的必要与可能,而生命现象与疾病现象的本质正是活的人体内部诸因素及人体与环境因素统一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现及其运动状况决定的。中医这一生长点的确立,经历的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由于受到认识水平和实践条件的限制,中医认识人体和治疗疾病是从人的生命现象的统一整体性,以及生理病理过程中诸因素的相互联系出发。但是真正做到明确地有意识地以之为生长点或立足点,还是接受古代哲学,特别是阴阳五行学说的结果。阴阳五行朴素地反映了宇宙的统一性质和事物的矛盾制约关系,提出了从事物矛盾的统一整体上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意义上认识事物的合理思想。中医在把阴阳五行说搬过来作为自己的基本理论的同时,也接受了其中包含的这一合理思想。而在临床实践的直观中,当哲学的合理思想不断得到印证时,中医也就产生理性飞跃,即自觉地把阴阳五行的整体思维和辩证思维作为自己的根本指导思想,这就是中医整体论治和辨证论治思想的形成。而整体论治和辨证论治思想正是中医生长点性质和状况的理性表现。生长点的确立使中医获得明确的发展方向。针对生命现象的不同方面,中医创立了整体论治和辨证论治的若干具体学说。如关于人体内部,有所谓阴平阳秘五行相生相克及经络气血运动统一论;关于生理病理与人的精神状况的关系有所谓情志病因相关论;关于人体健康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所谓“四时五脏阴阳”的“天人合一”或“天人相应”论,在疾病诊断上有所谓“四诊合参”,在药理的作用上强调复方的运用等:这些理论显然都是中医整体性和辩证性这一生长点的具体表现,脱离了中医的生长点,中医的许多具体理论也难以被人们所接受。中医以生命现象的整体性以及生理病理诸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乃至生命现象的根本特征为生长点或出发点,这就抓住了生命现象的本质和医疗实践的根本:整体论治和辨证论治遂成为中医的特色所在,也是中医经久不衰而被誉为“科学史上的一个奇迹”生命力之所在明确中医的生长点及其与西医的不同,是正确处理中西医关系的一个重要理论前提。
寻觅术数的踪迹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在现代中医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中阴阳仍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当初与阴阳相提并论的术数则在正统学院派的教科及文献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阴阳五行还在中医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中医的理论基石,整个中医的理论体系就是建立在阴阳五行的基础上的,即法于阴阳也,而术数则从鲜见于文献资料的报道,更别说详细的论述了。和于术数,术数是个名词,而“和于”则是一动词词组,代表一种操作。那么用什么样的术数,怎么个“和”法?难得有文献资料的介绍,刘力红教授的《思考中医》终于让我们见到了蛛丝马踪般的介绍。
笔者认为《思考中医》中描述的那位天津盲医用的疗法就是一种术数疗法,“二十一颗绿豆与二十一颗葡萄干”中的二十一就是一种术数,而患者吃这二十一颗绿豆煮成的汤或者吃这二十一颗葡萄干的过程就是一种“和”,即操作。
既然当年岐伯和黄帝谈经论道时把和于术数与法于阴阳相提并论,那么当时岐伯的心中肯定有一整套的术数及其具体操作的方法,这些术数与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今散落在何方呢?是否完全失传了?对这些问题,《思考中医》并没有给出答案。
术数之道的薪火传承
传统文化里的“象数”学
“象数”学是中国古代学术中关于天地万物和人生成变化过程中的形象及其量度关系之原理的各种学说的总称。古代象数学从《易经》开始起逐步发展至今,其基本概念和理论有:气及气理论、阴阳及阴阳理论、五行及五行理论,以及太极、八卦理论等。什么是“象数”?“象”指表象,包括客观事物一切可为人感知的表现形式;“数”指度数,包括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一切量度和次序关系。这里的“象数”属于客观的“象数”。另外有《周易》一书中的“象数”,即《周易》一书中卦爻之象与数所象征的物、数目以及事物间的位置关系。推而广知,一切由人所作的摹拟或概括天地万物存在和运动变化方式的各种象征性图形、符号以及其中的数目和次序关系及其由这些图形和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及其量度次序关系等均为“象数”。以上第一种象数为事物象数,第二种象数为符号象数。符号象数是事物象数的表现方式,事物象数是符号象数所象征、比拟的对象。符号象数来源于事物象数,事物象数还原于符号象数。所谓象数学,就是指通过天地万物之象与数的分析推演来研究其产生、存在和运动变化之原理的一门学说,或者说是关于支配天地万物象数之理的学说。《周易》是象数学理论中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简称为《周易》象数学,也可叫作“象数易学”。象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是:“气”、“阴阳”和“五行”。象数学中的“太极”、“八卦”、“六十四卦”以及“河图”、“洛书”等,都是气和阴阳五行理论的展现和符号图式化。
《易•系辞》云:“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以天地分之即奇数一三五七九为天数,偶数二四六八十为地数,天数为阳,地数为阴;以五方类之,则一六北方水,二七南方火,三八东方木,四九西方金,五十中央土。数的这种五方、五行的分类,在向我们明示着数与五行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关系。术数的含义则隐喻着数与五行之间的互动关系。
“术数”在中医中的应用系失传了的上乘道法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阴阳五行已成中医理论的重要支撑点,也就是说阴阳在中医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术数在中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度呢?既然我们的先贤们最初把术数与阴阳相提并论,说明术数与阴阳在中医中的作用与地位应该是不分仲伯的。是否如此,我们不妨做一番的探究。
现代西医中有“手术”这个名词,意思是通过外科医师的手操作刀等器械为患者疗病,那么关于术数,我们能否联想为,中医师通过一定的方法用数字为患者疗病呢?
笔者认为《思考中医》里,那位天津盲医把数字应用于疗病的方法应属于中医中“和于术数”之道,问题是这种方法尤如江湖秘笈,掌握这种方法的人秘不外传,欲学习该方法的人根本就找不到入门的途径,故当今我们的中医界里掌握这种“和于术数”的上乘之道的人比大熊猫还珍贵呢?事实无情地告诉我们,中医这种上乘之道正濒临失传。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