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保护的诸种模式 为古城留住文脉
秦始皇陵和大明宫遗址的 前世今生 对大多数中外游客来说,只要将旅行目的地定为西安,那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定是必游之地。“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
秦始皇陵和大明宫遗址的
前世今生
对大多数中外游客来说,只要将旅行目的地定为西安,那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定是必游之地。“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史记》中,司马迁对秦陵地宫的描绘一直令古今中外的游客遐想万分。
2010年以前,去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游客只能看到秦始皇的“地下军团”,依照《史记》中的说法,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坑也只是秦始皇陵的冰山一角。在秦始皇陵遗址核心区,还有许多遗迹分布在民宅、企事业单位院落之下。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秦始皇陵,2003年10月,国家发改委对秦陵遗址公园项目经过评审后,经国务院同意,正式批复了秦陵遗址公园初步设计方案。2009年2月陕西省政府批准组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负责秦始皇陵国家遗址公园建设。
2010年9月30日,秦始皇陵遗址公园正式开园。南北长2220米,东西宽1010米,总占地3386亩。遗址公园在秦始皇陵外城垣外放20米处建设有约6.5公里长的保护性围墙,实施封闭式管理,以确保文物遗址免受人为破坏。如今游人漫步陵园内,通过科学的解说系统、规范统一的标识以及为游客设定的合理参观线路,展示园区地上和地下遗址。
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开园后,就在当年的“十一”黄金周期间,临潼区游客总数和旅游收益增长均达到40%以上。
在大遗址保护上,与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完全不同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也十分具有代表性。
“道北”,是西安的一个地名,泛指包括大明宫地区在内的铁路以北地区。上世纪80年代,这里曾是西安最大的棚户区,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出于遗址保护的原因,大明宫地区一直被限制进行城市建设工程,里面甚至没有城市排水设施。70岁的梁秀英老人在2007年以前一直生活在这里,她说:“那时候‘道北’脏乱差,加盖的房子让很多地方成了‘一线天’,那时候我从没有想过,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这里变成这么漂亮的大公园。”
2005年起,西安市政府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西安市北部棚户区改造工程规划,将唐大明宫遗址保护与遗址周边城市建设相结合,决定以大明宫遗址为依托,建设一座世界一流的遗址公园。
中国现代城市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遗址区改造建设由此拉开帷幕。
资料显示、大明宫遗址公园改造期间,一共完成了2.5万户350万平方米建筑物的拆迁任务,并在遗址外新建移民安置区,使10多万名低收入群众住上了生活设施完善、宽敞明亮的城市新居,彻底改善了遗址区群众的生活条件和遗址周边城市环境。建成开放的大明宫遗址公园,极大地提升了西安道北地区的城市生态环境,成为改善群众生活环境贡献最大的地方。
多种保护模式
默默守护大遗址
西安的遗址保护一直处于全国遗址保护排头兵的位置,并以自己的积极探索、成功实践,为我国遗址保护工作做出了独特贡献。
近几年来,西安市组织编制完成了《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大明宫遗址保护总体规划》《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杜陵文物保护规划》等9项重大遗产地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实施。
特别是近几年来,西安在总结多年来的遗址保护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秦始皇陵为代表的“国家公园模式”,以汉杜陵遗址公园为代表的“退耕还林模式”,以唐长安城城墙遗址公园、曲江遗址公园为代表的“市民公园模式”,以大唐西市遗址博物馆为代表的“民营资本投资模式”,以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代表的“集团运作模式”,初步构建起新的西安遗址保护格局。
陕西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要保护好大遗址,西安市近年来认识到必须改变被动保护的局面,结合城乡发展的实际,积极探索利用社会资源、资金与力量来主动保护的路子。
大遗址的保护不仅是政府的事,也是每一个西安人的事,只有充分调动起市民的力量,大遗址的保护才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西安在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来自盛唐,但唐长安城如今已不可见,为了更好地开发和保护大唐西市遗址,政府利用一家公司开发唐长安城西市所在地的机会,引导其投资两亿元建立了我国第一家民营遗址博物馆,聚集社会力量投身遗址保护,让唐长安的“十字街头”遗址得到保护。
5月22日下午6时,在曲江池遗址公园的水景长廊上,年轻的妈妈李文丽带着3岁的儿子正在散步,她一边走一边给孩子讲曲江流饮的故事,妈妈讲得饶有兴趣,孩子听得津津有味。李文丽说:“我家住在附近,这个免费公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休闲之地。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历史典故很多,每次来孩子都会问我石刻上的故事。”李文丽觉得,西安与其他城市不一样,这里有说不完的历史兴衰。市民需要这样的遗址公园来形象地告诉孩子,我们的家乡曾经多么辉煌,身为西安人,我们有传承的责任和义务。
坚守古都定位
保护规划优先
埋藏于地下的遗址,在过去都是西安的骄傲,可如今也是西安发展的难言之痛。纵观西安的历史遗址地图便会发现,很多遗址区都位于市区。为了保护遗址,过去“不能动、不能建”的方针,让西安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西安始终没有在遗址上建设大型工业项目和市政工程。
早在两年前,记者采访西安市文物局局长郑育林时,他就说过:“西安的古迹遗址数量多、保护级别高,保护与发展的矛盾随着城市化的加快而日益尖锐。如何选择一个智慧、科学的方案解决西安城市发展和文物保护的矛盾,就是目前最棘手的问题。西安城市发展几乎每一个项目都要考虑到古迹遗址安全的问题,几乎每一个施工现场都有可能发现出土文物。几十年来,西安的发展一直在对历史遗迹作出让步,这对一个现代城市的发展来说代价太大了。”
以汉长安城遗址为例,上个世纪,西安市曾先后拒绝了一个汽车制造厂,一家飞机发动机厂在遗址区内设厂的计划。如今,西安提出了将遗址保护、展示与城市化进程结合的新模式。将遗址区与周边区域统一规划,以周边区域的土地开发、商业回报,来回补遗址区的拆迁、保护等投入。资料显示,大明宫遗址公园的建设和拆迁共付出了约120亿元的成本,基本上实现了投融资平衡。
在西安城里,周秦汉唐的盛世遗址可谓俯仰皆是,这些大遗址在中华文明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因此,西安市在进行多次城市总体规划时,都尽可能地以“空白地”的方式保护总面积达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大遗址。可以说,这种保护规划先行的模式,让西安牺牲了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城市用地,但从根本上保住了大遗址的总体完整。
这些年来,西安市在大遗址保护中探索出的五种模式,组合成了特色的大遗址保护的西安模式。有效缓解了城市化快速发展对百余平方公里大遗址的冲击,涌现出规划优先、常年考古展示和社会运作等多种有效保护的新模式。这些新模式既保留住了古城文脉,也让百姓享受到了文化遗产服务现实生活的幸福。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