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国银行诞生史:中国近现代金融史的百年缩影


来源:《中国周刊》杂志

人参与 评论

原标题:中行百年缩影 位于北京西单的中国银行总行大楼。 (据2012年02月13日《中国周刊》杂志报道)2012年,是中国银行创办一百周年。这一百年,正是中国近现代金融史的一个缩影。 一百年的故事,

原标题:中行百年缩影

位于北京西单的中国银行总行大楼。

(据2012年02月13日《中国周刊》杂志报道)2012年,是中国银行创办一百周年。这一百年,正是中国近现代金融史的一个缩影。

一百年的故事,太长。先从一个谈判说起。

1901年9月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署《辛丑条约》。当时的清廷,国库亏空,外来势力扼住了清政府的喉咙。《辛丑条约》的签署更是雪上加霜。

此时,站在李鸿章身边的庆亲王奕劻,表情冷漠,默不作声。这是一个被李鸿章遮盖了的配角。在《辛丑条约》签署两个月后,李鸿章郁郁而亡。两年后,配角奕劻走上了历史舞台。

他上书清廷一份名为《清政府户部试办银行酌拟章程》的议案。在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后,1905年8月,由大清户部拨款50万两作为启动资金,成立了“大清户部银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招纳商股,官商各占半数,具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双重性质。

滑稽的一幕是,在大清户部银行的筹备期,奕劻把自己家一百二十万两私产存进了英属汇丰银行,以此回避入股大清户部银行。作为创办者,他压根对即将诞生的国家银行没有信心。

他也不曾想过,这个被自己糊里糊涂提议出来的银行,后来竟然成为中国现代银行业的奠基者。

几年后,它有了一个延续百年的名字——中国银行。

1912年任中行上海分行经理的宋汉章

1912年2月5日,上海《申报》隆重刊登了一个行名与国名一致的中国商业银行开业的广告。

数百名各界领袖、华侨代表和股东聚集在上海汉口路3号,原大清银行上海分行旧址上庆祝欢呼。

辛亥之前,“万岁”是皇帝的专属词。在中华民国成立一个月后,股东们为一家银行而呼喊,这在当时成了报纸上津津乐道的料儿。

让股东们高兴的,不仅是因为曾经的“大清户部银行”以“中国银行”的名字存活了下来,还有一个原因,孙中山批复,废除原有的官股500万两,相应增加500万两的商股。中国银行保持了它官商合办的性质,而且,商股比例扩大了。

半年后,中国银行总行在北京西交民巷原大清银行旧址上成立,上海设分行。随后,天津、汉口、济南、杭州、广州、南昌等地的大清银行也都在清理后,相继改为各地的中国银行分支机构。

成立没多久,中国银行即面临一场“停兑危机”的考验。

1916年5月,袁世凯下令:兑换券停止兑现和存款停止付现。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采取了高调的姿态,即使是星期六休息时间,也照兑不误。一周后,渐渐平静下来的上海人开始相信,中国银行是可信的。此时,长江中下游各中行分行纷纷效仿。等到6月2日,中央政府迫于舆论压力,发文否定了之前的停兑决策,一场危机就这样结束了。

中国银行因此赢得了高度的社会赞誉,名声大振。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林芳]

标签:银行 缩影 上海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