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襄阳市委书记王君正:市政建设不搞“高大上”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

人参与 评论

原标题:首问专家再问百姓预算砍掉7.4亿元 襄阳市政建设不搞“高大上” 昨日,襄阳市长虹路4座人行天桥添加残疾人电梯工程启动。这是该市城建项目坚持首问专家、再问百姓、务实决策新机制的最新实践。 全长6

原标题:首问专家再问百姓预算砍掉7.4亿元

襄阳市政建设不搞“高大上”

昨日,襄阳市长虹路4座人行天桥添加残疾人电梯工程启动。这是该市城建项目坚持首问专家、再问百姓、务实决策新机制的最新实践。

全长6.38公里的长虹路,连接襄城和樊城,是襄阳中心城区交通咽喉。经过近十年高速发展,街道两边聚集了上万家商店和数十万居民。每小时车流量逾8000台次,人流、车流、物流交汇,交通事故不断,成了襄阳最大的堵点。政府急、百姓怨。

早在2012年初,襄阳市就提出长虹路改造的两个方案:一是建城市准快速路,设计车辆时速60至100公里;二是建城市主干路,车辆设计时速40至60公里。

建准快速路,要架6座立交桥,高端、大气、上档次,但投资很大,将来建地下轨道交通时,还要拆;而建成主干路,只需架4座人行天桥,将原来双向四车道改为双向六车道,实现人、车分流,预留轨道交通线路,优先满足行人需求。

到底咋办?决策层和市民众说纷纭。去年6月,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王君正在深入长虹路调研后提出,城市不是建给领导看的,首先要让市民舒服,不能贪大求洋,好看还要好用。

为此,襄阳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所副所长、教授级高工张国华等6位国内规划大师担任长虹路改造咨询专家,与本地专家一起为改造方案“把脉”,同时向道路两边市民发放3000份调查问卷。

综合专家、多数市民意见,该市最终选择了第二方案,改造工程去年10月13日动工,今年元月20日竣工。

襄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刘刚介绍,建成准快速路预算总投资11亿元,而主干路标准的预算只需要3.6亿元,一下子砍掉了7.4亿元。

链接

大路朝“天”

——长虹路改造折射民本理念

记者邓洪涛 通讯员阮班明

10日20时02分,襄阳市委常委、副市长朱慧登上长虹路人行天桥时,华灯璀璨,车辆鱼贯而行,一对对情侣呢喃在轻吐嫩绿的广玉兰树下……

有市民向朱慧反映,长虹路上的灯太亮了,与整条街上的气氛不谐调。4座人行天桥没有预留残疾人通道。趁着夜色,朱慧在长虹路上来回查看:“市民反映的是对的。”

一条长虹路,半部筑城史。6年前,市里就计划改建,因为居民和街道两边商户担心出行和生意受影响,迟迟没动工。

城市是为市民建的,襄阳鼓励市民吐心声、提建议,引导市民参与城建项目规划、建设全过程。

考虑到长虹路与人民路交叉的十字路口,右转车较多,长虹路改造原规划将北、东两个出口合并为一个,并向街道边上商场门口转移,为右转车道留出更大车道。

但一些的士司机提出质疑,规划人员连续3天蹲守在长虹路与人民路交叉路口,清点右转车的数量,结果发现,晚高峰直行车辆高达1806台次,右转车仅为138台次。

规划迅速修改,保持原有隧道进出口不变,从人行道中辟出一条右转车道。市建委总工程师田春生说,两个进出口之间,埋满了密密麻麻的通信光缆等,如果重新开挖进出口,投入至少上千万元。

长虹路上建有4座人行天桥,其中两条天桥的两边都是商场。市规划部门又根据群众意见,将人行天桥直接连到商场。

老百姓是天。长虹路改造过程中,坚持做到了问计于民:行道树下设置有坐椅、石凳供市民小憩;公交站台改为港湾式,让出路面,让市民在相对安全的道路环境里上下车……

参与然后支持。浩大的改造工程,不到3个月就搞完了。

朱慧感叹:“群众支持,永远是推动工作发展的第一动力。”

记者手记

尊重民意,是决策科学化的前提

记者邓洪涛

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拍屁股走人。

城市建了拆,拆了建,动不动就“开膛破肚”。

曾几何时,人们对“三拍”干部、“拉链工程”嗤之以鼻,对盲目决策、贻害无穷的政绩工程深恶痛绝。

长虹路上的答卷,实质是地方党委、政府追求什么样的政绩、为谁创造政绩、依靠谁来创造政绩的问题。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耳熟能详的理论,需要一砖一瓦地去“筑”,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走。

襄阳的实践再次启示我们,唯有真正尊重民意,处处以群众利益最大化为依归,才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前提,也才能真正赢得百姓的信赖与拥戴。

相关新闻:

标签:襄阳 高大上 长虹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