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是偷懒还是积极拥抱更多可能?

2021.4.02 第145期 作者:刘毓琳

栏目介绍:
    《凤言锋语》为凤凰网湖北热点话题探讨栏目。2013年夏季起创办,至今已走过七年多时光。解读热点话题,传递独立声音。

近日,某官方媒体晒出一份"985高校学霸日程作息表",表中每个工作日都被安排了满满当当的13节课,除了学校的固定课程外,还有背单词、准备辩论比赛、参加演讲比赛培训等"附加内容",做数学建模模拟题到凌晨、只睡三四个小时更是常态。

紧接着,某985高校学生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张"日程表"——"没有早八,可以睡到九点半""没想好做什么,随机",还针对不同老师的性格制定了不同的"摸鱼计划",言语之中不乏对当下"不努力便焦虑"的调侃。

对比之下,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跃然纸上。一快一慢、一紧一松,孰好孰坏,众说纷纭。归根结底,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选择题——该在快节奏下享受不断向前的成就感,还是应该慢下脚步欣赏沿途的风景、感受内心的平静?

"摸鱼"是消极避世?

一直以来,勤奋上进都被作为主流价值观受到提倡和推崇。家长眼中的好孩子,往往是那些努力学习、珍惜时间、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学霸型学生",而懒散之人常被作为反面教材,用以警醒世人。

可近几年,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在各种压力的催生下,一种反常态的"求简""无为"思想悄然出现——既然无法达成心愿便"一切随缘",求之不得干脆降低预期。于是,无欲无求、不悲不喜、云淡风轻的"佛系"文化开始在大众,特别是年轻群体中滋生。时至今日,"竞争内卷化"与"佛系人生观"已经成为站在天平两端的两大风潮,群情不一,各有陈词。

所以,当"摸鱼"这种行为横空出世时,评价几乎呈现两边倒。有人说,人生需要奋斗,直面竞争、挑战极限,不畏难、不逃避才是应该拥有的积极态度;也有人说,摸鱼看似是在消极逃避,实际上却是"以无为代替有为",用更多时间打磨生活,避免在内耗中消磨激情。

这其实是对"摸鱼"的两种不同理解。前者认为,它就是"在本应该做正事的时候不做正事,虚度光阴、消极避世";后者则将其视为一种坦然的人生态度,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敢于跳出"内卷"漩涡,另择一番天地。包括"摸鱼日程表"作者在回应网友质疑时,也没有表现出丝毫的颓废与倦怠,反而有一种自信平静——

这其实是对"摸鱼"的两种不同理解。前者认为,它就是"在本应该做正事的时候不做正事,虚度光阴、消极避世";后者则将其视为一种坦然的人生态度,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敢于跳出"内卷"漩涡,另择一番天地。包括"摸鱼日程表"作者在回应网友质疑时,也没有表现出丝毫的颓废与倦怠,反而有一种自信平静——

高压竞争下的自我治愈

不久前,清华大学一学生发起了一门名为《摸鱼学导论》的网络课,原本只是半开玩笑地想建一门课,没想到却吸引了1000多名同学加入。课程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模拟师生关系,通过每周布置的小作业,让大家去留意生活中的美,分享调节压力的妙招,另外还放了不少积极心理学相关的视频,帮大家在摸鱼中找到快乐,降低压力。

"我更希望大家在会心一笑,或者是在'摸鱼'的理论指引下提升我们做事情的效率,平衡我们的学习工作与自我休闲后,将更多的关注放在更需要我们关注的地方中去。"这是该学生在某社交平台分享的开课原因,或可为我们理解"摸鱼文化"打开一个窗口。

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从年龄、学历、身材,到小孩求学、房子大小,处处都有竞争,处处存在对比,鲜有人会心甘情愿地做那个居于人后、被社会淘汰的人。于是,在有限的社会资源、高压高强度的竞争之下,大家不得不绷紧弦、加速奔跑,在忙碌中学习一项又一项技能,奔往一个又一个战场。可这到底是勤勉自立,还是盲目消耗精力?成功比的是速度还是质量?

相信很多人心中已有答案。

对996的自嘲、对亚健康的反省,还有对内卷的调侃,无一不是一种挣扎和反思。"卷了又卷"的竞争并不是大家所求,年轻人所欢呼的"摸鱼",便是一种与世俗所谓成功学的抗衡,其最本质、最核心的意义,不在于逃避当下的困难,而在于重构成功标准,在劳逸结合中,提升效率,追问自身价值,走出那条与众人不同的康庄大道。

人生有千万种形态,成功由自己定义。卸下包袱,去尝试新事物,认识新的人,成就独一无二的自己吧。

凤言锋语透过时事热点,梳理社科视野,针砭时弊更传递独立思考。投稿及热门话题讨论邮箱:1847506574@qq.com

凤凰网湖北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荆楚资讯

总监制:刘芮言   监制:郭凯凯  本期策划/撰文:刘毓琳  编辑:魏玮  设计:刘庆庆  技术支持:李成龙

返回顶部

分享缩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