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公考取消35岁年龄限制,职场“打工人”你怎么看?
2021.3.12 第143期 作者:谢奥南栏目介绍:
《凤言锋语》为凤凰网湖北热点话题探讨栏目。2013年夏季起创办,至今已走过七年多时光。解读热点话题,传递独立声音。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编剧蒋胜男建议,取消国家公务员报考35岁以下的年龄限制。不得不说该建议恰巧与当前舆论热议的职场“35岁现象”不谋而合,无疑瞬间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公务员考试应该限制年龄吗?在微博发起的一项投票中,多数网友选择了“行业不该有年龄限制”,并在评论区对“35岁+”的平凡打工人疯狂打CALL。或许是感性的共鸣,支持者的声音似乎都一边倒向了职场年龄歧视的“社会道德论”,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于“35岁门槛”究竟该不该“立”这个问题的探讨,实则并非表面那么简单。
惹人心疼的“35岁危机”
“35岁是个更加成熟稳定的阶段,做事更加全面,那为什么要卡35岁?”“对于不是主管级别的从业人员而言,35岁就是一道坎,生活压力极大,他们理应被社会赋予更多机会。”
......
提案支持者对“年龄歧视”的存在打抱不平,满屏的“心疼”直击人心。追其缘由还要从“35岁现象”说起——
C刊上曾记录过这样一份数据,有学者对上海和成都的招聘广告(30 万份)进行调查, 发现上海8成以上的职位都要求应聘者年龄在 35 岁以下,而在成都该比例也接近 7 成。全国各地公务员考录年龄的上限一般也是 35 周岁,只有黑龙江等少数省份将年龄上限放宽到了 40 周岁。可以说,35 岁已经成为人们择业时难以逾越的年龄坎。“35岁职场枯竭”现象,几乎在各个就业场景下都存在,“35岁+”人群也面临着就业困难、面临失业、家庭收入下滑等困境。
在如此就业环境下,可见网友的“正义之声”似乎并非无理无据,归纳总结提案支持者的核心观点,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从招引人才角度看,35岁以上的二次就业人员相较刚毕业的大学生会更有工作经验,且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公务员招考目的是选拔人才干事创业,应该不拘一格,不能“唯年龄论”。另一方面是从不断进步的时代背景来看,随着从业人员学历水平的不断提高,从业年龄也逐渐增加,早起规定的“35岁门槛”已无法适应当下的人才市场现状。
另外,作为党政机关,招考公务员限制35岁以下,无疑给人带来一种“年龄歧视”感,难免导致一些企业招工招考时会以公务员招录为参照,加剧社会对就业者设置“35岁门槛”。
以上理由,单看似乎都在理,但取消公务员招考35岁限制需要全面考虑、系统研究,绝非片面之谈,若将政策制度、公务员队伍建设和管理的自身规律等诸多不可回避的因素结合起来,打破“35岁门槛”这事儿是否还经得起推敲?
都是“年龄”的错?非然。
争来争去,以35岁为界探讨的无非就是个“年龄”问题。
其实,取消公务员招考35岁年龄上限,并不是什么新鲜提案:2015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全就曾提出过《关于取消公务员录用以35周岁为上限的建议》;2017年两会期间,广东团人大代表黄细花也曾建议,废除公务员招考年龄35周岁的上限,不拘一格选人才。
提了又提的问题为何屡屡未能实施?不防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取消了公务员考试的“年龄门槛”,当40、50岁的考生报考并成功“上岸”,即刻面临还未来得及培养就到退休年龄的状况该怎么办?录用后当面对可能比自己年轻近十岁的上级时,这种关系又当如何处理?仅仅只是假设,种种问题都接踵而来,显然,在相关体制机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取消公务员考试35岁以下年龄限制的方案是不符合公务员管理体系发展规律的。
大多持有支持观点的网友将设定“35岁门槛”的矛头直指“年龄歧视”,先不谈其是感性的宣泄还是有理可循,不可驳斥的是无论是年龄、性别、长相,任何社会潜规则形成的背后都有其必然原由。
“年轻就能当饭吃?”据官方媒体线上线下的调查发现,如今各类招聘都要求“年龄限35岁以下”,不少用人单位热衷于收割“青春红利”,甚至提出“员工90后化”。若公务员体系“门槛”设置有其内在体制的原因,那相对灵活的企业管理制度下,为何也频设“年龄门槛”?是因为公务员姓“公”带头,企业紧跟效仿吗?答案显然是不!
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用人关键取决于员工所能创造的“价值,这便是职场规则、价值取向。对于普通岗位而言,受家庭、身体、思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35岁以上的求职者不仅对岗位、技术以及企业文化的适应能力低,而且活力、热情以及效率也相对不足。不少人到了35岁仍没有获得很好的成绩,依然位于低端岗位,渐渐放弃努力,更向往安稳、得过且过。可与公务员体制不一样,名声名誉也好、财富也罢,企业时时刻刻都在寻求自身发展,面对这样的员工,站在企业主的角度想想也确实令人头疼 :辞退他们,于心不忍 ;留下他们,可能拉低团队绩效,使整个组织丧失活力。
无论年长年少,好坏均有其本身存在的两面性。回想起在不久前参加的一次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很多企业主在谈及用人选才对公司发展的看法时都纷纷表示,更偏爱35岁以下精力旺盛的年轻人,这不代表“唯年龄论”,只是我们必须像承认年长的人沉淀越深、经验越足一样,去正视“年轻”本身所能带来的“价值”——可塑性和无限创造力。
所以,关于“35岁门槛”立还是不立的问题,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也绝不可片面从对“年龄歧视”的道德定义上来肯定“不立”的正确性,政策体系之间都存在关联性,若冒然取消,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孰对孰错、视角不同,人人均可保留自己的观点,但政府最终决策必将有其全面考虑。
凤言锋语透过时事热点,梳理社科视野,针砭时弊更传递独立思考。投稿及热门话题讨论邮箱:1847506574@qq.com
凤凰网湖北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荆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