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武汉将成国际化大都市 2020年让世界瞭望武汉


来源:支点杂志

人参与 评论

原标题:武汉将成国际化大都市 2020年让世界瞭望武汉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由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向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由外需拉动为主向内需外需统筹协调转变,在这种背景下,“得中独厚”的湖

建成国家中心城市有没有时间表?

《支点》:现有的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五个国家中心城市,前三个城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已有60 年历史,后两者则是在改革开放30 年后随着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步而逐步凸显的。武汉建成国家中心城市是不是一个很长远的梦?

赵凌云: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不能急于求成,是一个长期过程,要设定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时点。基于武汉现有发展基础和国家战略走势,可以将建成中部中心城市、获得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的时间设定为10 年,即2020 年。

为什么说是10 年?因为两个时间指标。第一,未来十年,中部地区初步崛起,武汉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支点,武汉必须在中部崛起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二,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务院要求2020 年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区格局,“两横三纵”格局基本形成,处于节点的武汉,也应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蓝博:武汉在建设国家中心的过程中,法国与武汉在科教、高技术等领域将有进一步展开深度合作的空间。2 年来,随着中国中部地区接过沿海产业转移的接力棒,武汉也迎来黄金发展期。到了2020 年,我想那时的武汉将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而现在所说的武汉,将来就是真正意义的“大武汉”概念。

蔡颖恒:其实从严格的学术角度讲,国外并没有一座城市被称为该国的“国家中心城市”。即使是在国内,国家中心城市也不是一个行政称谓。从这一点而言,国家中心城市同直辖市有着很大的不同,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所能带来的直接政策红利在我看来并没有那么大。

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过程,对武汉而言更多的是一个站在全国乃至全球格局下,最大限度地激活和发挥武汉战略优势,实现“大武汉”复兴的过程;对全国而言,是一个承东启西、盘活大局的过程。

武汉应该对标哪个城市?

《支点》:国家中心城市应是综合实力最强的“塔尖城市”。全球前100 位特大城市的GDP 之和已占到世界的25%,它们当中很多也是世界级的中心城市。放眼全球,国外哪些“标杆”可供学习与借鉴?

蓝博: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眼光需要在全球这个层面上看齐。以法国大里昂区举例,其最主要的一点是,以最快捷的交通方式实现了连接欧洲任意一城市的目标,是欧洲很好的“中转点”。同时,里昂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也值得武汉借鉴。如里昂的有轨电车,此前就曾有里昂市副市长带队来武汉推介当地有轨电车经验。有轨电车介于公汽与地铁之间,建设费用低于地铁,目前武汉光谷片区已规划建设有轨电车。

蔡颖恒:武汉跟香港有很多地方不同,两座城市各有特色和优势。香港的定位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所以它是作为“背靠大陆、面向海外”的姿态出现和发展的。与武汉和内地一些城市相比,我觉得香港最大的成功是它在自身的特色最大化方面做得比较到位,而没有苛求面面俱到。在我看来,国家中心城市乃至任何大城市的建设和规划都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呈现自身特色。一座没有特色的城市不可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支点》:我们学习国内有关国家中心城市,并不期望全面赶上他们,而是学习他们规划和建设的理念,明确城市建设的目标,用国际视野和长远眼光谋划城市发展。怎样才能尽快缩小与他们的差距,又在某些有优势的领域要争取走在他们前面?

蔡颖恒:美国耶鲁大学的学者曾经提出过一个“脑矿”的概念。武汉拥有数以百计的科研院校、数以十万计的科技人员和数以百万计的高校学子,仅两院院士就有58 名。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坐在巨大的“脑矿”上面。如果这些“矿石”能被我们“开采”出来,提炼成能够广泛应用的“成品”,那它所迸发出来的产业能量将是不可估量的!

我一直在尝试通过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等平台,将丝宝集团的经济管理资源与高校的科教资源进行无缝对接,推动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

举个例子,前阵子我在《焦点访谈》上看到华中科技大学东莞制造工程研究院的报道,题目是《让“青苹果”变成“红苹果”》。看过之后,我感到既欣喜又忧虑。喜的是,在这个工程技术创新平台上,武汉的知识精英能“用企业家的眼界去思考问题,用工程师的行动去解决问题”,让大学里的“青苹果”走下书架、走出实验室,变成货架上的“红苹果”,实现知识成果产业化。忧的是,我们武汉得天独厚的知识优势最终还是在别人那里转化成了产业优势。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朱道玲]

标签:武汉 国际化 大都市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