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调查称多地保障房空置率20%左右 个别地区超50%


来源:《财经》杂志

人参与 评论

重构住房保障 多年来主要针对户籍居民的住房保障体系,面临新型城镇化的多重冲击,决策层要抓住机遇重构保障房体系,既需要担当,亦需要智慧 在施行十余年之后,中国主要针对户籍居民的住房保障体系,随着新型城镇

配建悖论

保障房本应受到低收入阶层的热烈追捧,一些保障房建设在偏远荒郊,服务设施缺乏,住户生活不便。加上房屋质量差,部分保障房建成后出现“房等人”的现象

在辽宁省大连市,经济适用房和公租房小区大多位于偏远郊区。

《财经》记者在市区连续询问20多辆出租车,都遭遇了拒载。“太远了。”一位拒绝前去的出租车司机说。当被问及还有什么交通工具能到那些小区?这位司机哼了一声:“那儿的交通情况就是——基本没交通。”

8月中旬,大连市福佳新城经济适用房小区选房结束,3840元/平方米的价格相对于大连市过万的商品房价而言已经非常便宜。然而此次选房的弃选率高达24%,有200余户已经摇上号的家庭放弃选购。事后在媒体的追问下,不少弃选的居民坦言小区离工作地点太远,配套较少。

许多城市的保障房建设和配置情况与大连类似。在商品房供需矛盾长期难以纾解的背景下,保障房不仅因数量不足而备受诟病,位置偏僻、质量差也成痼疾。近日,深圳最大公租房项目分配进入了最后阶段,首批推出的8250套公租房房源,入围申请家庭1万余户,但有45%的申请家庭弃租。

多地公布的审计报告显示,弃租与生僻地建房“凑数量”,配套基础设施或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以及房屋质量差有关。

青岛白沙湾位于青岛胶州湾畔、白沙河北岸,可提供公共租赁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逾万套,堪称全国规模最大的保障房。

在运行白沙湾保障性住房集中建设项目时,青岛市首次尝试在出让土地中大规模配建公共租赁住房,期待建立收地、供地和政府、企业及各方利益协调的筹建模式。

由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市区也没有直达的公交线路,很多人担心入住后出行困难。尽管交通部门承诺将建公交车站,但申请市民还是犹豫不决。

一位长期关注城市系统化工程的专家告诉《财经》记者,保障房的住户往往是提供城市最基本服务的职业群体,他们应该住在城市核心区,相对均匀分布,这有利于这个群体的就业和出行。

地方政府强制开发商在市内商品房项目中配建保障房的思路,却遇到了现实的“抵抗”。“比如我一个楼盘我卖2万元一平米,我怎么在里面建保障房?住2万元的人怎么和住3000元的人在一起生活呢?”河南建业[简介最新动态]董事长胡葆森直言,现在大部分开发商都不愿配建。随着土地和住宅价格持续上涨,配建遭遇尴尬。

近两年中国骤增的保障房建设任务,加重了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地方政府改变了保障房建设模式,即从以配建为主转变为集中建设为主,从集中建设到向社会收购房源。

2011年,青岛市政府先后开工建设了全国最大的保障房和公租房集中建设项目——白沙湾1万套的保障房项目和辛安3500套的公租房项目。

中央对地方政府保障房工作的督查和考核,能够具体量化的是开工数、建成数,以及土地和资金的到位情况,至于规划、质量、配套、分配等重要问题,则难以制定全国统一考核标准,事实上在考核中被弱化了。

青岛市多位主管部门官员对《财经》记者表示,白沙湾项目和辛安项目的销售和出租前景让人有所担忧。青岛市住房保障中心主任王育生表示,保障房配建制度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其社会效益,满足了被保障家庭就近居住、就业、就医、就学、出行的需要;使不同收入阶层可以平等共处,避免了形成贫民窟引发社会问题等。

青岛市有关官员认为,保障房集中建设更适合工业企业集中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用以解决本区的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人员、本地农民工,以及引进人才的住房保障需求。

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也谈到,保障房选址应该考虑到底层居民的生存就业问题:“在胡同里,他可以买一个小门面,卖茶叶蛋。但在保障房里,他不能卖茶叶蛋了,也不能擦皮鞋了,这里有一个生活圈的问题。”

前不久,海口面向社会租赁或收购房源,以增加保障房房源储备,降低海口市房屋空置率。按照部署,海口今年需新增廉租房、公租房共1650套,截至6月仅开工建设288套,仍有1362套的缺口。实际上,“以租代建”的方式不是海口首创。租赁和收购社会房源已在一些地方开始试探。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杜思思]

标签:保障房 公租房 财经记者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