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开发区兴起文化区:工业区里生长大文化(图)
图为:汤湖图书馆原标题:且看工业区里“种”出大文化“五年前,这里买不到报纸,买本书得坐一个多小时公交去20多里外的新华书店。” “五年前,孩子上学找个好学校都难,哪敢奢望在家门口就能看戏、看画展。”
图为:汤湖图书馆
原标题:且看工业区里“种”出大文化
“五年前,这里买不到报纸,买本书得坐一个多小时公交去20多里外的新华书店。”
“五年前,孩子上学找个好学校都难,哪敢奢望在家门口就能看戏、看画展。”
“五年前,这里就像农村,下班后无处可去,没有大商场,更找不到夜市”……
2011年底,刚刚接任开发区工委书记的市委常委朱毅在调研时发现,尽管开发区经济发展很快,但是出行、购物、娱乐及孩子上学等问题却未能得到妥善解决。“产城分离”问题对区内经济可持续性造成严重威胁。
2012年,针对开发区存在的问题,朱毅提出文化引领经济,实现“产城一体化”,规划通过汽车产业与文化、科技等新型产业“双轮驱动”打造生产、生活、生态协同发展的“三生之城”。
一场“文化补课”“生态加码”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开发区兴起。
“提升城市功能、发展高端服务业、增强创新活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科学规划下,一连串的措施把开发区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联系起来,同时,把产业创新与经济新技术融合联系起来。
2012年8月,一座被称为华中“智谷”的炫酷智慧产业园在开发区动工。这座被称为“数码城”的产业园以人性化综合服务为数字影音、数字出版、动漫、网游、互联网衍生品开发等业务提供创业平台。2014年5月,太子湖文化数字创业园在沌口落户,以“文化+科技”为发展模式,推动了艺术展览与艺术拍卖、数字应用与智能研发、产业经济与商业服务相结合,为打造开发区文化投资产业链提供有力支持。
湖北太子湖文化数字创意产业园投资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文盛介绍,建文化产业园既是在优化投资环境,满足产业内生需求,也是在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城市功能。开发区环湖傍水,园林式绿化使生态环境更优越;企业厂房合理规划;水、电、网等配套设施建立健全……这些都使开发区在创新、创业环境方面,拥有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硬件”与“软件”优势。
伴随开发区规模扩展与“腾笼换鸟”政策实施,先进文化理念及创新管理模式向武汉周边扩展。黄冈、仙桃、洪湖、汉川、潜江、天门等地市纷纷前来“取经”,开发区与周边地区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2014年,在开发区落户的企业超过15000家,综合实力进入国家开发区8强,以5000多亿元的工业总产值和300多亿元的财政收入证明了产城建设的成绩。引进开发区发展模式,与武汉经开区合作共建的洪湖新滩开发区招商引资也超过150亿元。专家预计,5年后,新滩达产项目所交税收“相当于再造一个经济新洪湖”。开发区与洪湖新滩发展态势展示了开发区发展模式的力量。
文化提升生活品质
开发区党委宣传部部长祝天华认为,社会公共服务属于区域文化。他说:“经济与文化发展不能失去平衡,‘文化洼地’上长不出健康的生态城市。”分析开发区曾有的“病根”,大力扶持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就是治疗“文化缺失”病的一剂良药。
文化发展,教育先行。针对区内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朱毅提出“高位嫁接”理念,为开发区引进优质教育资源。2012年7月,开发区支持武汉育才小学、武汉第六中学在区内设立分校。2014年5月,开发区与江汉大学签订医疗卫生、沌口音乐厅建设、江汉大学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等战略协议。为解决外籍家庭孩子上学问题,开发区对国际学校建设给予政策支持。
武汉长江国际学校招生部主任麦乐恒老师介绍,他的两个孩子都是在开发区上学,然后顺利进入美国本土大学的。麦老师说:“国际学校建校时,只有7个学生,其中两个还是我自己的孩子,现在学校有210多个学生。学校的教学设备都是世界一流的,教学质量也得到国外很多名校认可。正是因为开发区的关心和帮助,我们这些外籍人士在这里过得很舒心。”
离国际学校不远处,有一个报刊亭,65岁的周春元是报刊亭“亭长”。周元春高兴地与记者聊起了报刊亭的趣事。2012年,开发区管委会投资70余万元在区内设立了15个报刊亭。每个报刊亭内都放有100多种杂志和几十种报纸,附近的居民、老外、学生和老师都是报刊亭的常客。因此,报刊亭同时成为“信息亭”。
2015年3月,集汤湖群艺馆、美术馆、图书馆于一体的车都“职工文化活动中心”正式对外开放,这座亦庄亦谐、幽静雅致的园林式公共文化园地让开发区居民在家门口看戏、看画展、上图书馆的梦想成为现实。
图书馆是活动中心人气最旺的地方。图书馆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到周末每天都有4000多读者光顾这里。“在这里读书很安静,借阅专业书籍很方便。”东本储运职工吴艳华说,“下班有空我常来这里。自从有了文化活动中心,借书、看戏、看画展都是职工最快乐的事情。”
家住开发区三角湖的张文凤女士来开发区已经有9个年头,说起开发区的变化她很感慨:“现在的生活是自己5年前不敢奢望的,交通、购物环境,居住条件以及小孩上学都比5年前好。周末,一家人去逛逛街、看看戏,生活越来越有味道。”
文化塑造生态新城
很多人对武汉经济开发区的第一印象来源于电子地图——橙色的三环线、贯通东西的东风大道,星罗棋布的蓝色湖泊……到过开发区才知道,开发区不仅湖多,以湖泊命名的道路、社区、超市更多。
朱毅认为,个人发展需要文化,城市的发展更需要文化。开发区同样负有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使命。只有用先进的、科学的文化理念指导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开发区才会有更为辉煌的明天。
水泽物华,几场春雨过后,湖边垂柳换上春装。车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绿化建设部部长肖智抚摸着身旁的垂柳,自豪地说,这些都是我们公司负责完成的。人们把种树栽花叫“绿化”,我们开发区则要做“园艺”。大道两旁是绿廊,沿河、沿湖是水廊,很艺术、很养眼。工业区就像一个大公园!
开发区城市环境建设很注重山水本身的特点,讲求依山造势、临水建园。在城建中,把“城在山水间、一街一特色”的“微城”模式作为建设目标,如今正在构建“珠连玉串”的生态水网和景观化、系统化、网络化的交通体系。
祝天华介绍,开发区大大小小20多个湖泊,20多年来,从没有因为土地紧缺而去填湖建房。20多个湖泊,如珍珠般点缀在万里工业园。现在,为了发掘旅游文化,开发区正在挖掘水道,多湖连通。要把所有的湖泊连成一串,打造出东方威尼斯,让游客坐着游船游览开发区。
鸟语林工程是开发区能与多湖连通相媲美的另外一项生态工程。在开发区西南边缘的硃山湖畔有近万亩芦苇和一望无际的沼泽地,由于位置偏远、地势低洼,不宜开发,所以开发区正谋划在此修建全国最大的鸟语林。“既与喧嚣城市保留缓冲距离,又与丰富的自然资源相依,在全国70多个鸟语林的选址中堪称最佳。”湖北省炎黄旅游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志鹏评价。
五山观三水,城在山水间。湛蓝的天空下,湖泊织就水网,交通连通四方,一栋栋别致的建筑彰显出开发区的特色和文化。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