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建国65年湖北发展:戏剧曲艺繁荣 美术实力雄厚
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的文化艺术工作,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指导下,沿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不断前进,取得了各项文化艺术事业的大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建国初至第一个五年计划
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的文化艺术工作,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指导下,沿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不断前进,取得了各项文化艺术事业的大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建国初至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湖北的文化艺术工作,执行“普及第一,生根第一”和“调整巩固,提高质量,重点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得以有效贯彻“百家争鸣,批判继承”,“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椎动了文化艺术事业的健康发展。但是,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没有深刻认识上述方针是文化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以至用行政手段裁决学术是非,甚至用粗暴扫除的办法取代批判继承,曾经造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在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导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文化,艺术工作的客观规律,湖北的文化艺术事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湖北文化艺术
(一)戏剧
湖北省戏剧家协会原名“武汉市戏剧工作者协会”,后更名为“武汉市戏剧工作者协会”,1982年,协会改名为“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北分会”。
1949年10月,成立“武汉市戏剧工作者协会”,崔嵬为主席,骆文、王地子、刘露为副主席。
1956年12月,成立“中国戏剧家协会武汉分会”,发展第一批会员521人,选举骆文为主席,巴南冈、沈云陔、吴天保、高百岁、傅心一、龚啸岚为副主席,黄毅任副秘书长。
1982年,协会改名为“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北分会”。
1991年5月,协会改名为“湖北省戏剧家协会”。
湖北省戏剧家协会由湖北省戏剧家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愿结合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戏剧家和戏剧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我省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为湖北省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的团体会员。
至2008年底,湖北省戏剧家协会目前会员1778人,其中全国会员343人,均为湖北戏剧界有一定成就的剧作家、导演、演员、舞台美术家、戏剧音乐家、戏剧理论家、戏剧评论家、戏剧教育家、戏剧管理家、戏剧活动家以及戏剧界的领导人等;团体会员28个(市、州、县),下设机构:湖北省戏剧艺术委员会、创作委员会。
湖北省戏剧家协会积极举办全省及全国性的戏剧活动和评奖,努力推动戏剧创作,发现和培养优秀戏剧人才,组织学术理论研讨,开展对外交流活动,编辑出版戏剧刊物(长江戏剧、戏剧之家)和书籍,为湖北省戏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举办的戏剧活动主要有:湖北省戏剧牡丹花奖(已成功主办了八届),三年一评;2006年成立“湖北戏剧牡丹花奖艺术团”,其演出活动深受观众欢迎和社会好评。
湖北省戏剧家协会自成立以来,以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引,以促进出作品、出人才、繁荣发展戏剧事业为宗旨,以活动为主干,以刊物为依托,以联络、协调、服务为职能,努力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全省戏剧工作者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和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推出了一批批在省内外甚至国内外广受好评的精品剧目。其中多数剧目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中国戏剧奖”“中国戏剧艺术节”、“金狮奖”等多项国家级大奖,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艺术家,为湖北赢得了“戏剧大省”的美誉。
(二)曲艺
湖北省曲艺家协会是湖北地区各民族的曲艺艺术家和曲艺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愿结合,共同从事曲艺艺术实践的人民团体。是中共湖北省委和省政府团结联系全省曲艺家和曲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我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曲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
1958年10月13-15日,湖北省第一次曲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到会30余人,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武汉分会成立。第一届理事会由18人组成,任清任主席,于亚声、李少霆、荣绍昌任副主席。
“文革”期间,协会活动停止。1978年2月,湖北省文联恢复,在其领导下成立了中国曲艺家协会武汉分会筹备组,由徐国华、夏雨田任正副组长。1982年协会改名为中国曲艺家协会湖北分会。1992年,协会改名为湖北省曲艺家协会。
1999年5月,湖北省曲艺家协会在武昌召开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修改了章程,改选了主席团,选举产生了新的理事会。主席夏雨田、副主席何祚欢、何忠华(驻会)、张明智、陈世鑫、何鸿森、李建成、李长胜、朱力军;名誉主席任清、顾问蒋敬生、郝桂萍、贺铁肩。
2007年12月,湖北省曲艺家协会在武昌召开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来自我省各市州、省直及武汉地区、专业团体、企业等有关单位的会员代表,经过1 天多的紧张工作,认真听取和审议了省曲协五届理事会所作的工作报告,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新的《湖北省曲艺家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省曲协新一届领导机构。武汉说唱团团长、省曲协六届理事陆鸣同志当选为省曲协第六届主席团主席,李建成、何鸿森、田克兢、付群刚、焦随东、瞿红专、焦大贤当选为副主席。大会还选出新一届理事54人。协会顾问何祚欢、何忠华、张明智、陈世鑫、郝桂萍、李长胜等。
60年代,协会曾多次组织全省性曲艺创作评奖和观摩演出活动,涌现出了《碧血丹心》、《蝶恋花》、《雷锋参军》、《江姐出山》、《江姐就义》、《九道湾》、《红岩》、《三考鲜梅》、《大刀记》、《焦裕禄》、《九红出嫁》、《抢伞》、《凤仪亭》、《铁嘴改行》、《喜旺回家》、《西宫词》等一批受群众欢迎的曲(书)目。
1981年11月,协会正式恢复后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981-2008年,协会先后与省文联、湖北省文化厅、省电视台联合举办了十一届“百花书会”评奖活动(即全省曲艺汇演)。“百花书会”是湖北省曲艺家协会主办的湖北曲艺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曲艺盛会。每隔两、三年举办一次,是湖北曲艺界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三)音乐·舞蹈
湖北省音乐家协会
1957年4月28日湖北省音乐家协会成立,原名为中国音乐家协会武汉分会,程云任主席,林路、魏开泰、莎莱、黄力丁、陆华柏、巫一舟任副主席,副秘书长为任景平。1959年中国音协武汉分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汉召开,大会选举程云为主席,林路、莎莱、黄力丁、魏开泰、马卫之、谢功成为副主席,任景平任副秘书长。“文革”中协会停止活动。
1978年恢复中国音协武汉分会,在汉召开了中国音协武汉分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大会选举林路为主席,莎莱、黄力丁、谢功成、张敬安、于林青、魏开泰、任景平为副主席,1984年增补姚运才为副主席,余远荣任秘书长。1981年中国音协武汉分会改名为中国音乐家协会湖北分会。
1987年1月,中国音乐家协会湖北分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武昌举行。大会选举谢功成为主席,于林青、任景平、邱刚强、杨匡民、姚运才、张敬安、童忠良、蒋桂英为副主席,余远荣任秘书长。大会聘请林路为本届名誉主席,巫一舟、张空凌、黄力丁、魏开泰为本届顾问。
1991年5月,中国音乐家协会湖北分会改名为湖北省音乐家协会。
2003年12月26日至27日,湖北省音乐家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武昌东湖大厦召开。赵德义当选为主席,王丹萍、王原平、方石、钱均平、钱子廷、刘有才、刘永平、段正学当选为副主席,孔建民任秘书长,宋乔任副秘书长。聘请谢功成、童忠良为本届名誉主席,王秀峰、任景平、杨匡民、陈国权、汪学萱、余远荣、邱刚强、姚运才、蒋桂英、魏开泰为本届顾问。目前有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239名,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1370人。
湖北省舞蹈家协会
1962年2月14日,中国舞蹈工作者协会武汉分会在汉口饭店正式成立,大会选举产生了以刘传蘅为主席,叶扬、邵九琳为副主席;吕汉生为秘书长的第一届主席团,理事9人。有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28人,分会会员44人。中国舞蹈工作者武汉分会的成立,对湖北舞蹈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和促进作用,众多舞协会员怀着对事业的真诚,步行到深山老林,土家山寨,寻觅艺人,生活采风,挖掘素材,在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创作了一批反映现实生活的民间舞蹈。1964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京首演后,我省集中了省、市专业、业余文艺骨干、部队团体和在校学生千余人排演了《东方红》,造就了一批尖子演员、编导人才,培养了一批业余舞蹈骨干,使我省舞蹈队伍的素质得到了提高。
“文革”期间,协会被迫停止了活动。
1991年7月,在汉口稷园饭店召开湖北省舞蹈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刘凤为主席,何大彬、赵兰、刘淑平、杨凤仙、梅昌胜、覃发池为副主席,吴健华为秘书长,陈重林为副秘书长。聘请邵九琳、段树屏任名誉主席;傅静平、赵兴、楚焕文、吕汉生任顾问。
1992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湖北分会更名为湖北省舞蹈家协会,对全省的会员进行重新登记工作。
湖北省舞蹈家协会现有会员632名,其中163名为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
(四)美术
湖北省美术家协会,1956年成立。初名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1982年改为现名。宗旨是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团结全省美术家,进行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美术事业。成立以来,举办了六届“湖北省美术展览”,举办其他各类美术展览64个;有109件作品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展览,获金奖2个、银奖2个、铜奖4个、优秀作品39件。出版会刊《湖北美术通讯》和理论月刊《美术思潮》。设美术研究部、美术传播部、组织联络部、经营管理部。以会员为主体的画会、研究会11个。1985年底会员658人。首届主席张肇铭,副主席师群、杨立光、武石、蒋兰谱、唐醉石;1978年主席师群,副主席杨立光、张振铎、武石、周韶华、范迪宽、陈国钊、唐小禾、宋恩厚。1982年后设主席团、理事会。
(五)图书馆
1949年湖北她区仅有四书馆13所(公共因书馆3所,即省立武昌图书馆、汉口市立图书馆、恩施图书馆;高校图书馆10所)。到1985年已发展到155所。这些图书馆中有文化部门所属的省、地、市,县(市)公共图书馆99 所,高等院校图书馆54所,科学院图书馆2所.各系统图书馆都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固定的馆舍。购书专款及相应的工作人员。其中公共图书馆的队伍发展较快。此外,还有相当数踵的工矿企业工会团书馆(室).机关、学校.农村图书馆(室)等。
(六)文物博物馆
民国时期,湖北省没有文物博物馆机构,建国后的1949年仅有省级文物管理机构1个,到1985 年,各级管理机构发展到29个。1985年有博物馆(纪念馆) 58 个。此外,湖北地区还有一些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规模不等的陈列室或专业博物馆。如湖北地质博物馆、中南民族学院民族学博物馆等.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