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湖北电子口岸沦为摆设 曾投资2700万元耗时10年建设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

人参与 评论

原标题:与上海电子口岸同时段起步 投资2700万元耗时10年湖北电子口岸沦为摆设令人心痛 眼下,湖北正掀起学习上海自贸区经验先行先试的热潮。然而,与上海电子口岸同时段起步的湖北电子口岸,历经10年折腾

湖北电子口岸网站截图

原标题:与上海电子口岸同时段起步 投资2700万元耗时10年

湖北电子口岸沦为摆设令人心痛

眼下,湖北正掀起学习上海自贸区经验先行先试的热潮。然而,与上海电子口岸同时段起步的湖北电子口岸,历经10年折腾,耗资2700万元后却形同虚设。

点开“湖北电子口岸”网站,上面标有“通关数据查询”、“通关辅助查询”、“出口退税”等10多个功能项目。“真正自主开发的应用项目只有‘通关数据查询’ 这一项,其他都是网站链接。”省商务厅信息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企业只能查询货物报关后的状态信息,就像市民查询快递何时送达一样。湖北多家外贸企业表示,湖北电子口岸功能过于单一,在缩短通关时间、提供进出口增值服务等方面,没有发挥作用。

真正的电子口岸能给外贸企业带来哪些便利?省口岸办副主任杨青松说,电子口岸整合海关、检验检疫、税务等多部门数据,形成综合平台。企业只需在网上一次填报材料,各单位就可同时受理审批。但现在,鄂企还需到各单位手工填写材料,拿到所有“批条”后方能出关,并办理出口退税等业务。少则三五天,多则上十天,费时费力,非常不便。

“湖北电子口岸醒得早,走得曲折,结果不尽如人意。”杨青松说,2004年湖北成立电子口岸建设领导小组,启动该项工作。经过专家讨论,规划了电子口岸24个应用项目,“在当时可谓高起点高水平。”

令人遗憾的是,该电子口岸经过6年摸索,2011年才在武汉市东西湖区建成,且只安装3个应用软件,仅与海关实现少部分数据共享。建成不久,由于口岸机房经常出现断电、被雷击等状况,无法正常工作,2012年底搬至省商务厅。

省商务厅、武汉海关、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多个部门负责人一致认为,湖北电子口岸目前已沦为摆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海电子口岸于2005年建成,已成为全国最先进的电子口岸,是上海自贸区便利服务的一张名片,湖北电子口岸的遭遇令人心痛。

电子口岸“停摆”背后

10年建设,为何沦为摆设?

连日来,记者走访省商务厅、武汉海关等部门,一探究竟。

投入不足举步维艰

据介绍,2005年,我省规划湖北电子口岸建设时,规划24个软件项目,总投入需4500万元。

“实际到位资金只有2700万元。”省口岸办副主任杨青松介绍,这笔钱大部分用于硬件设施建设,只有少部分用于3个软件项目的开发,另外的21个软件项目全部搁浅。

省商务厅信息中心副主任邓亮介绍,湖北电子口岸建成后,就没有新的资金投入,仅利用节余的少量资金,维持电费、水费等日常开支。业内人士称,目前国内维护一个省级电子口岸,每年的数据更新、软件升级等运营费用,至少需要200万元。

人力不足也是电子口岸建设的短板。上海、河南、江西等省市的电子口岸运营,或成立公司,或设立服务中心,至少有超过15人的专业团队进行管理。湖北电子口岸仅有省商务厅2名工作人员负责管理。

缺乏顶层设计导致折腾

2011年,湖北电子口岸在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

“但没想到,那里是农业用电,时常停电,无法正常运行。”邓亮介绍,暴雨天气,机房还曾遭到雷电袭击,安全没有保障。

2012年3月,在省商务厅提出报告后,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确定把电子口岸搬回省商务厅办公大楼。

省商务厅相关人士表示,从启动搬迁到设备重新调试完成,花了9个多月。直到2013年初,电子口岸才又投入使用。“前期的顶层设计、考虑不足,导致后期反复折腾,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

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

电子口岸的核心在于整合各方数据,实现电子化通关。

省商务厅表示,在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各自为政,除了武汉海关提供了部分数据,其他相关单位未提供任何数据。有的单位口头表示支持,实际未有任何行动,有的单位甚至当面质疑:“你们要数据做什么?”

如何统筹各方诉求,形成合力?武汉海关技术处副处长燕飞建议,一要加强协调力度,调动各方积极性;二是省商务厅要加快电子口岸硬件、软件建设,使之能与各单位数据对接。“就像吃饭一样,没有桌子,菜往哪上呢。”

凤凰湖北独家:武汉建自贸区的N种可能

相关阅读:

感受开放热潮尝改革红利 300多家鄂企扎堆上海自贸区

湖北自贸区试点:干部全员聘用 打破“铁饭碗”

湖北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 公布先行先试首批事项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邓兰天]

标签:凤凰湖北 电子口岸 2700万 沦为摆设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