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载耕耘,浓墨重彩绘新景。“十三五”期间,宜昌市上下拼搏实干、开拓创新,在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宜昌征程上取得了骄人成绩。城市的巨大变化惠及每一个人,亦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宜昌,正焕发出崭新的风采。

部门联动市民合力重塑风景线
修围栏、修通道、修沟渠、修管涵、补绿化、补设施、拆违建,宜昌市对铁路沿线进行“洗新革面”。【详情】
清单督办 定点围剿 清除老顽疾
宜昌对城区重要路段周边的50个山头开展了“地毯式”排查,还青山一片绿,让市民
景中行,画中游。【详情】
精心设计 文化点睛 匠造新街景
按照“一墙一品”的要求,宜昌开展了建筑施工围挡提档升级行动,累计建成围墙
38处,8000余米。【详情】
“战疫”彰显文明的力量
在这个春天,这些最美战“疫”身影,给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增添了许多温暖
和感动。【详情】
榜样力量点亮文明的灯塔
宜昌是一座好人之城,好人辈出,群星闪烁。“宜昌好人”已经成为宜昌含金量最高
的名片。【详情】
志愿服务培育宜昌文明基因
小善渐而大德生。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志愿者背后的温情与大爱,
正在培育宜昌的文明基因。 【详情】
党员下沉 疏通社会治理末梢“堵点”
宜昌积极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平台,目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
覆盖率达90%。【详情】
“马路办公” 打通城市管理“大动脉”
聚焦城市管理的突出问题,宜昌市城管部门创新搭建全域覆盖、全程跟踪、全情掌控
的“马路办公”工作机制。【详情】
“智慧”管理 凝聚共识构建和谐社区
宜昌市鼓励搭建社区规划师、居民监理员、等基层协商平台,实现政府治理与居民自
治的良性互动。【详情】
小区改造环境变样居住更舒心
截至目前,宜昌市已累计改造完成城镇老旧小区440个,显著改善5万余户、14万余
居民的居住环境。【详情】
秩序井然停车方便出行不堵心
上班能准时到达,下班能快点回家,出门有地方停车,文明宜昌正让老百姓最朴素的
“梦想”开始成真。【详情】
颜值提升管理规范“菜篮子”拎得更称心
一批新建菜市场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得更称心。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菜市
场提质惠民工作满意率达96.96%。【详情】

党建引领 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宜昌市着力推动工作重点转移到基层党组织建设上来,转移到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上来,转移到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上来,不断提升街道党工委区域治理的统筹、协调能力。放眼宜昌市,通过党建引领,强化街道枢纽作用,优化社区网格管理,已成为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金钥匙”。

【查看详情】

强化力量 拧成为民服务“一股绳”

近年来,宜昌统筹抓好社区工作者、社区党员、志愿者、业委会人员、物业管理人员、下沉党员干部6支队伍,建设社会化、职业化、专业化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服务、资源、力量等社会治理要素正向基层倾斜,通过严格资格条件、配强头雁队伍、拓宽来源渠道,确保社区工作者“响当当、过得硬”。

【查看详情】

创新机制 下好协同共治“一盘棋”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宜昌市借助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轮值主席制等行之有效的做法,通过持续抓好“两统两书三下沉”机制,把纵向横向的工作体系、基层的工作资源、工作力量融合融通起来,探索形成了社会治理的新格局,最大限度凝聚群众智慧和力量,激发基层社会治理的蓬勃生机。

【查看详情】

2020年底,宜昌市域范围内所有县城实现“半小时上高速”,基本实现宜昌市与周边中东部主要节点一级公路连接,西部地区主要节点二级公路连接,“县县通国道、乡乡通省道”。宜昌交运顺势不断改进服务品质,以高额齐全的保险、高性能运输设备、专业的驾驶员团队、更好的出行效率,不断满足旅客需求,为旅客节省出行成本近亿元。【查看详情】

2014年 湖北省第一条城际公交、宜昌至兴山的808路城际公交开通

2015年 开通宜昌至五峰、宜昌至长阳两条城际公交

2016年 开通宜昌至远安城际公交

2017年 开通宜昌至秭归城际公交

2018年 开通宜昌至枝江、宜昌至当阳城际公交

市域“半小时通勤圈,一小时都市圈”形成

绿色发展,含绿量

面对化工围江,宜昌壮士断腕,扎实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截至2019年底,宜昌化工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由2016年的33%降至19.9%,精细化工占比提高到了36.2%。

【查看详情】

动能转换,含新量

2017年以来,宜昌市化工、食品饮料和建材产业三大产业产值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2019年总产值1872.65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8.9%,成为工业经济的主要支撑。

【查看详情】

创新支撑,含金量

2019年末,宜昌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达6家。2016年来,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107家,数量居全省前列。

【查看详情】

细化帮扶措施 巩固脱贫成果

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始终把发展产业、拓展就业作为贫困人口稳定增收的基础。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支持贫困劳动力通过发展产业、外出就业稳定增收。

【查看详情】

秭归“阳光存折”精准惠及峡江百姓

一排排光伏发电板整齐划一,一块块蓝色多晶硅组件闪闪发光……长江西陵峡畔秭归县,一座座僻静的青色山岗上,镶嵌着50座光伏扶贫电站。

【查看详情】

宜昌累计安置2.4万贫困群众就业公益性岗位

2020年宜昌市计划投放公益性岗位资金1.5亿元,计划安置2.5万个,较去年全年增加1.7万个,目前已累计安置扶贫公益性岗位2.4万余个。

【查看详情】

宜昌着力打造贫困地区创业人才培训链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宜昌市强化产业技术和创业实务培训,共培养新型职业农民1.7万余人,创办合作社1500多个,涌现出农民创业致富品牌80多个。

【查看详情】

产业领航
环境提升
乡风文明
易地优居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8万元——特色产业鼓腰包

截至目前,全市特色产业产值达到601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3.6%。特色产业耕种面积600万亩,带动贫困户的比率达97.2%。2019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134元,较“十二五”末增长39.6%。宜山宜水,孕育优质农产品。秭归脐橙、清江椪柑、远安香菇……一个个极富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成为产业支柱,鼓了农民的腰包。

【查看详情】

绿意醉人“金” 宜昌市美丽乡村焕新颜

良好的环境是农村最显著的优势,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我市将美化人居环境放在突出位置。生态美、产业强、农民富。我市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把节点变景点、村庄变景区、村民变股民、农房变客房,加快推进“绿、净、齐、富、厚、和”美丽乡村建设,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峡江大地渐次展开。

【查看详情】

优秀家风促乡风文明 美丽乡村似锦绣

“起点子哑巴亏,上点闷闷子当,听点冤枉话,怄点碎米子气才是人上人。”这是宜都市五眼泉镇鸡头山村村民刘昌忠给子孙的家训。走进村民家中,会在醒目位置看到书法、刺绣、年画、石刻上展现出的家训、家规、家谱。这些微物件的微宣传,让全村发生悄然变化,不仅民风淳了、民心齐了,而且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

【查看详情】

保障住房难题 安居乐业奔小康

着力强化文体、卫生等公共服务供给,抓好安置点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坚持“五靠近”(靠近中心村、靠近集镇、靠近生态旅游区、靠近产业园区、靠近城区)和“三不选”(不选在交通不便处,不选在高山上、河床边,不选在地灾多发地带)原则选定安置点,全市累计建成集中安置点664个,安置1万户2.5万人。

【查看详情】

返回顶部

分享缩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