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回首武汉往事 寻找纳凉度夏记忆


来源:凤凰湖北综合

人参与 评论

武汉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武汉夏天“高温加高湿”的显著气候特征,从可追溯的那一页历史开始翻起,武汉人就始终在为如何度过一个舒适的夏天而努力。竹床阵、大蒲扇、二厂汽水、老万成酸梅汤以及张明智大鼓等,构成了

绿豆汤算得上是排名第一的消暑食品。

绿豆汤何时诞生已无处考证,不过出版于1590年的《本草纲目》之中就有关于“绿豆”的介绍,“绿豆气味甘寒、无毒……解一切药草、牛马、金石诸毒。”次年出版的明代养生家高濂所著《遵生八笺》中说“解暑,绿豆淘净,下锅加水,大火一滚,去汤停冷色碧食之,如多滚则色浊,不堪食矣。”也就是说,至少400余年前的明朝,绿豆汤就已经成为解暑之物了。至清朝,绿豆汤已经成为大众食品。蒲松龄在家贫之时尚能取出三年绿豆,煮汤供人消暑,所得的报酬——行路人所讲的故事又助他写成《聊斋志异》。其中《江城》一文,便提及绿豆汤:“始悟病之所自来,呻吟而哀之,则绿豆汤已储待矣,饮之乃至。”

各地对绿豆汤的做法都不一样。江南人家喜欢将绿豆与大米同时蒸煮,绿豆粒粒开花,米饭颗颗晶莹。各种配料也是约定俗成的,一般都有冬瓜糖、金桔饼,红绿丝,讲究一点的会再加上半爿蜜枣和绵白糖,最后的工序是冲入冰镇的薄荷水。北方的绿豆汤,绿豆加水一锅煮了加糖,喝汤吃豆,汤呈灰褐色,绿豆沉淀在锅底,煮烂的绿豆皮,一大半都漂浮在汤面上,喝的时候需要吹一口气,将这些绿豆皮吹开了事。武汉人做绿豆汤采用的便是后一种做法,这也更接近高濂的说法。说来简单,实际上熬制的时间也有讲究,如果用以消暑,以熬10分钟左右为宜;要想解毒,则要熬的时间长点。

在没有汽水可乐的年月里,绿豆汤是专属于夏天的味道。黄昏时分,从硚口到一元路,从京广线到长江汉水岸边,老汉口遍摆竹床阵,各家砂锅吊子里的绿豆汤,正凉得恰倒好处。时至今日,已经少有人费心去熬制绿豆汤了,大街小巷的每一处便利店里,都有工厂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绿豆汤售卖,不过它现在的名字叫绿豆沙。满满一大杯,每一颗绿豆都被磨得细如沙粒,且都刨了冰,大吸一口,绵滑甜爽,快意满溢唇齿之间。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朱道玲]

标签:武汉往事 武汉夏天 度夏记忆 汽水 竹床 玩水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