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回首武汉往事 寻找纳凉度夏记忆


来源:凤凰湖北综合

人参与 评论

武汉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武汉夏天“高温加高湿”的显著气候特征,从可追溯的那一页历史开始翻起,武汉人就始终在为如何度过一个舒适的夏天而努力。竹床阵、大蒲扇、二厂汽水、老万成酸梅汤以及张明智大鼓等,构成了

大排档

过早户布巷,宵夜吉庆街。夏日的晚上,华灯初上,吉庆街灯火辉煌,人声鼎沸,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辰。吉庆街因池莉的一篇《生活秀》而成名,她在文中直白描绘,“吉庆街白天不做生意,就跟死的一样。”白天的吉庆街不过是一条普通、安静的小街,与咫尺之遥的中山大道比起来,实在是清冷寂寞。一到晚上,短短170米的小街立刻活泛起来,简易的圆桌板凳连绵排开,人流汹涌。前不久,武汉市巨资修建了新吉庆街,却门庭冷落,不过是缺少了露天大排档烟熏火燎的尘世味道。

宵夜,是武汉人的习惯,而吃宵夜的地方,则一定是大排档。宵夜,属于一日三餐之外的晚间睡觉前的加餐,其实不太符合现代饮食健康学说,但是武汉人喜欢,尤其是老汉口人更是一日离不开这睡前的一餐。作家胡榴明分析,这和汉口商埠有关,商业城市也是消费城市,男人生意谈过之后,女人麻将打完之后,男人女人看戏散场之后,习惯吃一点东西压压胃,这样宵夜生意应运而生。最初没有纯粹露天的大排挡,除了小担挑子之外,店家在门口摆几张矮桌,瓦罐鸡汤和原汤水饺之类的都很有食客。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吉庆街红火,露天的一只方桌,冰镇啤酒,凉拌毛豆,一盆红油小龙虾,便是至尊享受。

大排档其实是粤语里的说法,原称“大牌档”,将固定摊位的大号牌照装裱悬挂,因而得名。这一经营方式始于二战之后的香港,最终成为香港最吸引人的所在。大排档在中国的大中小城市皆可见,与当地的繁荣发达或者贫穷落后全无关系。夏日的晚上,是大排档的天下。在绝大部分地方,大排档主要是以吃小吃喝啤酒为主,而在武汉,这种想法会被完全颠覆。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野外跑的,各种美食,应有尽有。最近几年,武汉人流行烧烤和吃虾,整个武汉城,似乎都飘散着一股木炭燃烧后的烟火气和红油小龙虾浓厚的辣椒味道。除了吃喝,武汉大排档的另一大特色是卖唱的艺人,叼着笛的、吹着萧的、夹着快板的、拉着二胡的、扛着小提琴的、抱着大提琴的、鼓着萨克斯的……还有专门说段子卖笑话的。在告别了竹床阵的武汉,大约只有大排档还延续着最初的武汉夏日的独有风情。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朱道玲]

标签:武汉往事 武汉夏天 度夏记忆 汽水 竹床 玩水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