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关注武汉三环线生态隔离带:创新美丽武汉思路的建议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武汉市委员会

人参与 评论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被赋予重要地位。办好园博会,建设武汉生态隔离带,对生态宜居武汉建设意义重大。然后,当前园博会筹办和生态隔离带建设中还存在着征地拆

三、着力推进三环线生态隔离带全面建设的建议

按照《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要求,分析研判我市三环线生态隔离带现状,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经验,针对目前亟待解决的六个问题,现就着力推进三环线生态隔离带全面建设提出十条建议:

1、三环线生态隔离带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要分期分步骤扎实推进。可以分为3阶段:1)2011-2012年完三环线沿线绿化带“画圆”,生态隔离带初见雏形;2)2012-2015年完成6大生态公园和沿线内50米范围内绿地建设;3)2015-2020年完成“一环串27珠”和沿线外200米范围内绿地建设。

2、按照第2阶段任务要求,目前必须加快推进防护绿地建设,建立主城区外围三环线隔离带的生态绿化基础。可借鉴贵阳经验因地制宜搭配树种、创新营林机制、建立环保法庭,确保如期顺利完成绿地建设任务。

3、有计划推进三环线沿线公园绿地建设,完善三环线生态隔离带的游憩功能。借鉴芝加哥经验,依托天然湖泊、湿地生态系以武汉城市之肺的标准建设6大生态公园;以带状街心公园、小型广场的规模建设21处中小型公园;效仿纽约中央公园,在绿色景观中适当建设文体场馆,丰富公众教育、娱乐、美学、健身功能。

3、完成三环线周边道路网络建设,改善三环线连接各大功能城区的交通状况。同时可借鉴纽约公园道建设经验,在生态隔离带沿线的大型公园内除步行道外修建下沉机动车道,并与周边社区和各大干道连通。

4、规范三环线沿线村湾改建工程,逐步改善三环线沿线城市景观形象。引导农村住宅逐步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中,以科学引导集中统一建设,实现农村住宅用地集约化,坚决守住耕地红线,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按照三类城中村的性质因区制宜、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制定相应的拆改办法,明确改造、拆迁、建设等工程步骤的责任主体,合理科学有效推进工程进度,保障群众利益、维护安定团结、确保社会稳定。

6、严格按照政策要求,落实规划部署,将城市建设限制在生态隔离带划分出来的非禁建区内空间。借鉴芝加哥经验,在“1+6”都市格局框架下,每个新城组群内增加定义若干“中心”,分类引导城市建设活动符合生态安全格局,形成组团式的发展,以绿色空间隔离,并通过公共交通走廊相互连接。

7、三环线沿线各行政区和相关职能部门应提高认识加强责任意识,严格落实规划编制要求。严禁以工业发展、商业开发为理由在禁建区违规建设不符合规划要求的项目。对于禁建区划较多、范围较广的行政区域,市财政可按照禁建区内产生的公共生态效应给予适当财税补贴,探索切实有效可行的生态补偿机制。

8、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公众参与到公共绿地的规划、设计、建设、使用、维护等各个环节。可借鉴芝加哥经验,采取社区会议、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等形式来引导本地居民加入到开放式绿色空间的整个建设过程,使景观和谐化、设计人性化、功能实用化、建设高效化。

9、按照从严从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优化生态隔离带内各绿色景观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标准,从严控制大广场、宽马路等土地浪费较大的项目。以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加快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加强对低效利用土地的再开发,鼓励充分利用和立体开发存量建设用地。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开展地下产权界定、使用权出让、综合管理等方面的试点,积极探索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

10、将三环线生态隔离带视为武汉城市生态隔离网系统的一期工程,在积极推进三环线生态隔离带建设的同时着眼长远规划,可借鉴芝加哥、贵阳经验,依托中心城区内龟山、蛇山、月湖、沙湖等天然山体水体资源,继续建设长江、汉水沿线的两江四岸江滩并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力求建成武汉市多圈、多通道的生态隔离网络系统,打造生态城市、森林城市的靓丽城市新名片。

当前,武汉经济社会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期,面临城镇空间发展的重要转型,亟待正确处理好促进“大发展”与保护“大生态”的关系。在这重要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既有效推进主城外围的新城组群集约有序建设,又主动保护和实施城市生态框架,励精图治、只争朝夕,努力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开创创新驱动、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冰]

标签:生态 环线 建设凤凰湖北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