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梵志的作品《最后的晚餐》,以1.8亿港元落槌,刷新中国当代艺术品交易纪录,成为亚洲最贵当代艺术品。业内人士称,一件画作能拍出如此天价,说明艺术品的关注度在提高,艺术品的经济价值已被进一步认可,同时,这幅作品将会影响许多当代画家的创作。。[详细]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回暖与否,与中国经济与政策变化很有关系,如果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税收政策更加优惠于中国当代艺术,那么市场将会回暖。有业内人士评论认为,今后作品拍到亿元仍将是极度稀缺的现象。而对“亿元时代”的到来,业内人士大多持谨慎乐观态度。[详细]
10月5日,曾梵志的油画《最后的晚餐》在香港以1.6亿港元的高价拍出,媒体都将其视作艺术现象,称画作是“捕捉了中国社会商业化浪潮中发生的巨变”云云。这些评论都有意无意掩盖了作品强烈的政治讽喻内涵。 【详细】
近来,中国一些当代艺术作品在国际市场上 大受追捧,这些中国“当代艺术”实际上都模仿了前苏联的“当代艺术”,其题材及手法等,都不过是对前苏联“政治波普”的直接模仿和简单翻版。【详细】
曾梵志将红领巾、三道杠作为他画作中的要素之一,在《最后的晚餐》里,这些政治符号象征着转型前的中国。【详细】
曾梵志的画首先给人的印象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而这些又是与历史,政治,个人的情感相联系。 【详细】
曾梵志,湖北武汉人,199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职业画家,多次举办画展,2002年9月,其与冯小刚共同创作的作品《一念》拍卖了1700万元。
曾梵志的作品以其严谨而独特的造型,假面具的符号,给人以沉重感和压抑感。
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一旦他的风格主题获得了评论界和市场的认同,就面临着不断被复制的危险。
10月5日,中国当代画作《最后的晚餐》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中以1.8亿港币的价格售出,刷新了亚洲当代艺术品交易价格纪录。10月6日,董邦达《乾隆御赏西湖十景图》以3047.5万港币成交,创其在香港拍卖市场记录。随着记录的不断刷新,拍品的高价交易,中国的当代艺术品市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现状?当代艺术作品卖出天价是炒作?还是价值所在?[详细]
中国“当代艺术”的作品题材、表现手法等,都不过是对前苏联“政治波普”的直接模仿和简单翻版。[详细]
中国市场“复苏”,有望再度带动全球艺术品市场升温,然而,天价背后不乏隐忧,炒作风险犹存。[详细]
曾梵志从一开始就找到了正确的创作方法,持续保持高水准,又不断突破、注入新的奇思妙想。[详细]
《最后的晚餐》背后是中国当代写实绘画的发展。时代造就了曾梵志,而曾梵志把住了时代脉搏[详细]
继4月在上海设立独资公司,成为首家在中国内地获得拍卖执照的国际艺术品拍卖公司后,佳士得在内地的首场拍卖会将于26日在上海举槌。从上世纪90年代在上海、北京相继设立代表处,到2005年授权北京永乐拍卖公司使用“佳士得”商标曲线进入内地,佳士得的中国之路可谓曲折。伴随着佳士得等外资拍卖公司的进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国际化步伐再次提速。此次拍品涵盖亚洲当代艺术、欧洲印象派及当代艺术等多个流派。 [详细]
静谧的雪后森林,列宁肖像、表情严肃的俄罗斯士兵……一幅幅美轮美奂的俄国油画作展品让人大饱眼福,流连忘返。7月26日,由民建中央画院、民建广西区委、广西中华职教社、柳州市党委统战部、民建柳州市委会联合主办的中俄美术作品展在广西柳州博物馆精彩亮相。这些作品中大多数是19—20世纪沙俄及苏联时期艺术大师的油画作品。肖像、风景、风俗、静物、宗教各种题材的油画珍品应有尽有。[详细]
“视觉中国·洲际行”于2011年底启动,先后赴日本、英国、美国成功展出5场。参加本次展览的艺术家在创作中更加强调中国水墨艺术的当下状态,不仅向世界展示了当代中国水墨艺术的形式与风格,更重要的是推广与传播水墨艺术。主办方希望借此次展览为巴黎观众呈现一场水墨盛宴,让异国他乡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都能够了解中国当代的水墨艺术,进一步推动中法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详细]
中级的艺术市场成为了艺术界中商业人士在近日来讨论的最新话题。为什么顶端的艺术市场能够持续繁荣,而低、中端的艺术市场却经受着磨难?诸如高古轩、Hauser & Wirth、David Zwirner等一流画廊似乎有时候将整个空间里的氧气都吸光了。这是以损害那些不太著名的艺术家及小型画廊的利益为代价的。以下是对目前这些问题的一些推测。[详细]
波普或泛波普绘画成为中国艺术在国际舞台上的代表,老外称之为“大头画派”。客观地讲,其中不无中国人的历史经验,但主要是对冷战期间毛时代的精神反映。因中国仍为社会主义大国之故,西方策展人重此情结并不奇怪。中国批评界不少人跟着起哄,大谈图像转向,从波普到卡通,对大头广告一类绘画图式赞口不绝,着力推广。这样一种对消费文化、市场文化和后殖民文化的迎合,败坏了中国艺术批评的独立性和针对性、价值追求和学术追求。[详细]
《最后的晚餐》描写的是实际社会生活,曾梵志是这方面的先行者,他自述,“当时艺术主流是全国美展,作品都是主题性的弘扬,我毫不客气地说那是很虚伪的东西。”当然,有了创作的自由,如果没有社会的承认,画家也难以为继。幸运的是曾梵志们的作品墙内开花墙外香,由国际市场首先提供了支持。而随着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中国当代艺术或将在中国市场上迎来春天。[详细]
以往我们所说到的各种克隆性质的书画造假,固然它们总体上具有仿真程度偏高、欺骗性较强的特点,但无论怎么样的一件克隆品,不论其赝制得多么逼真,造假之真相终会大白天下。因此,从古到今,就一直有作伪人在实施着一种不借助母本进行操作;能不留下“铁证”;妄图让赝品形成“死无对证。因此说,一旦我们将这类“仿制”成品做系统性地艺术元素内或外的深入辨析,就发现他们之间所隐藏的不能自圆其说的“硬伤”。[详细]
中国美术学院在改革开放的这30年里有着巨大的变迁,但是它发展的实质还是来源于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变迁。中国今天的当代艺术教育如何消化20世纪的文化遗产?如何在多元文化主义的语境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学基础?如何在全球化境遇中确立自我的文化主体性?又如何应对媒体时代的视觉文化转型等等都是大家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因此,寻求一种‘和而不同’的差异化发展策略是关键。这种策略在中国美术学院的历史上早有传统:80年前,林风眠就强调引进西方的现代主义精神,让它在中国本土存活。[详细]
现在整个市场的趋势是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注重作品的质量而非知名度,大家仍需谨慎而行。[详细]
批评是与当代艺术发展关系最紧密的学科,在艺术发展中,批评发现新的艺术潮流,推动当代艺术发展。[详细]
真的还是假的,是艺术品市场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艺术品有了一套“身份编码”,真假之辨也许就能有据可查。[详细]
在中国绘画界,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画家,现选取部分画家的作品供欣赏。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