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教育神话,今日辉煌难续
湖北黄冈中学

网传湖北黄冈中学全国第一 教育部辟谣称无此事

湖北黄冈中学全国第一?北京四中屈居亚军?针对日前网上盛传的"全国中学100强"名单,教育部办公厅近日正式辟谣称,从未开展过中国百强中学、高中排名等评选和排名活动。记者在网上看到了这份所谓的"全国中学100强"名单。根据这份"榜单"显示,湖北黄冈中学排名第一,北京四中和天津南开中学分居第二和第三名。

教育部办公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教育部及其相关司局从没有开展过中国百强中学、高中排行榜等类似评选和排名活动,也没有发布过此类信息。教育部办公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普通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是面向大众的国民素质教育。在全国13000多所普通高中学校中选出100所或几百所进行排名,不利于基础教育科学发展。[详细]

黄冈中学辉煌难续:尖子生流失 经费捉襟见肘

一方面高考分省命题后,有出题权的省份省会中学成为得利者,而那些曾经辉煌的地方一中,风头让位于大学附中;另一方面奥赛获奖与高考脱钩,原来的奥赛强校失去了高考优势。可以说,以黄冈中学为典型的大量县中、地区中学都从鼎盛期滑落下来。不少人认为它们是这些年高考改革的失意者。

黄高的确面临着优质生源流失的困境。现任黄冈市教育局局长王建学是80年代的黄高毕业生,那时,黄高的一本过线率在60%左右,并不比现在高多少。他觉得,说黄冈中学升学率下降并不准确,因为如今黄高仍然保持着每年50%以上的一本率,问题在于尖子生的数量在下滑。1979年湖北省高考总分前6 名中,黄冈中学占5个位置;2013年,黄冈中学理科第1名郭倩是全省第8名,是唯一进入全省前10名的学生,文科则没有学生进入全省前10名。[详细]

黄冈中学难续辉煌:负债导致生源质量下滑

作为竞赛教练,曾献智最发愁的就是培训经费。由于奥赛涉及的多是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内容,如果不到高校进行培训,很难取得好成绩。奥赛分为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在实验考试上,对培训的需求体现得尤为迫切。虽然黄高有专门的竞赛实验室,器材也不少,但仍然无法购置一些大学的实验器材。即便购置了器材,教学水平和手段也不一定跟得上。

要去外地,就面临着培训费、交通费、住宿费的考验。据一位学科老师估计,黄高每年投在单科竞赛上的经费要10万元左右,4门课加起来至少要三四十万元。这笔钱也只能供学生每学年参加一次培训。其中,培训费用由学校负担一半,另一半要由学生自己承担。20天的培训费用一般在4000元左右,再加上吃饭、住宿,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详细]

应试教育制度下的"佼佼者" 辉煌背后的虚弱
黄冈密卷

黄冈中学:应试手段魔鬼集中营 畸形教育的虚弱

黄冈中学及中国无数其它中学的现状,有着中国特色的背景,就是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的应试淘汰手段。正如长期研究中国教育问题的学者肖川所说,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高校招生制度,相对来说是最为公平的。可是,我们为了公平所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巨大的,那就是牺牲了整整一代人的自由和谐发展。为了在高考中尽可能地得高分,不得不压抑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花成倍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学科。

结果是"全面的丰收",导致全面的平庸。更有甚者,学习成了苦不堪言的差事;大考小考的排队分等,使学校成为造就失败者的场所,进而导致厌学和恐学, 导致内心的畸变和人格的扭曲。[详细]

金牌竞赛教练遭高薪挖角 黄冈中学神话破灭

黄冈中学昔日的辉煌,似乎在一点点远去。不少当地老师认为,优秀教师和生源的流失,是问题的关键。而不可否认的是,襄阳五中今年在湖北可谓一枝独秀,包揽了文理状元。为什么同样是地级市的襄阳就能留得住好教师和好学生?是黄冈中学(简称黄高)过去太优秀,树大招风,将挖人的学校都吸引过来?还是襄樊中学具备黄高没有的独特优势?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面前,黄冈中学面临的最大考验就是教师的流失。学校负债,投入有限,教师待遇上不去,与此同时,深圳、武汉的高中趁机开出高薪挖人。为什么要离开呢?用一位"出走"教师的话说,地域的差异实在太明显了。从黄冈中学出去读书的学生,也有同样的感受:在以往12年的学习中,他们似乎在起跑线上就输给了大城市的同学。[详细]

黄冈中学"教育神话":高考制度选择的无奈

黄冈中学教育现象折射出的,正是我国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困窘。民众乃至一些学校领导、教师对于高考升学率执著的追求,确有理性的、自觉认识的成分,即对现行的高考选拔机制蕴含的积极的教育和社会理念的认同;但更多的则是一种基于现实的无奈的抉择。针对现行高考制度所进行的一些改革措施之所以没有收到应有的、积极的效应,并非这些改革措施本身有什么缺陷,而是因为我们还不具备实施这些制度、措施的现实条件。

高考制度是制约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制度要素,但是,基于我国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我们一直认为推进高考制度改革必须循序渐进,切忌操之过急。高考制度改革需要借助一定的社会经济及文化环境,我国高考制度改革要想达到一种比较理想的境界,最终还是要依赖于社会经济及文化环境的逐步改善。在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客观背景下,仅仅提出一些理想化的制度设计或是言辞激烈的批评都是无济于事的。 [详细]

辉煌怎延续:改善应试教育手段 均衡教育资源
黄冈中学辉煌

延续"神话" 先从提高自身人性化管理开始

在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争论声中,以黄冈中学为龙头的黄冈基础教育将如何延续往日辉煌?对此,黄冈中学校长陈鼎常表示,一个学校出了多少高考状元和拿了多少奥赛奖牌,不能完全代表学校的水平和实力,黄冈中学未来的辉煌是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化教育,能够顺其自然地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

面对百花齐放的局面,陈鼎常认为,黄冈中学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那就是"三人成众",即人性化的管理、人梯精神、人文环境。[详细]

均衡各地教育资源 多提供"改变命运"的道路

也许在大城市中,会有更丰富的教学手段,学生们的视野会更开阔,但依旧是以高考为标的,依旧是将进入重点大学的学生数量作为政绩。而膜拜"黄冈神话"以及感叹它的没落的人们,所无可奈何的,仍旧是这个最大的现实;而当农村学生越来越难挤上高考这座独木桥,也就更多了几分神伤。

那么,对于广大农村学生而言,是否就要再给他们一所辉煌的黄冈中学?教育资源的均衡,是公平之要义,但更重要的是,多给他们提供几条"改变命运"的道路。比如职业教育领域,倘若也能有几所令人膜拜的"黄冈中学",情况会不会更好一些? [详细]

加大非省会城市地市县教育投入 提高教师待遇

以黄冈中学为代表的地方中学,他们的没落不是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而是"优胜劣汰"的社会法则的结果,我们不应该放任这种"优胜劣汰"发生。地方中学如果不能顺利突围,这是教育的悲哀与失败。农二代们如果丧失了这块改变命运的重要阵地,将会造成阶层固化,阻碍底层向上流动的机会,更会加剧阶层间的对立和矛盾。

需要加大农村教育资金投入,提高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待遇,各大高校扩大对农村地区的招生名额等。地方中学是教育公平的睛雨表,不要让地方中学被强势的省会中学淘汰,保障教育公平,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一步,也是保障社会得以稳步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详细]

结语

以黄冈中学为代表的地方中学,他们的没落不是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而是"优胜劣汰"的社会 法则的结果,地方中学如果不能顺利突围,这是教育的悲哀与失败。方中学是教育公平的睛雨表 ,不要让地方中学被强势的省会中学淘汰,保障教育公平,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一步,也是 保障社会得以稳步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官方微博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