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武汉后湖:配套拖后退致后湖18万居民受困扰

2013年08月08日 14:14
来源:荆楚网-楚天金报 作者:乔奇 张艳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据楚天金报2013年5月21日报道

原标题:铁路围城、污水穿城……多重困局缠绕后湖
          突围难:破解“围城”久拖成疾

图为:后湖居民希望未来地铁的通车,能够给居住配套带来极大提升

从一片鱼塘和菜地向一座新城的狂飙突进,后湖新城的建设史充满着奇迹。

2012年,二七长江大桥、贯通二环和三环的金桥大道、上下三层组合互通的竹叶山立交桥相继建成,后湖开始从根本上跨越京汉铁路造成的藩篱,与汉口闹市区对接。而规划中的地铁3号线和8号线,则为后湖大交通的未来勾勒出一幅更加迷人的图画。

与此同时,后湖新城配套仍有几大瓶颈存在:如何进一步突破铁路线的束缚,整治历史遗留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及时构建大型公共绿地、商业设施?在充满希望的等待中煎熬,这是很多后湖居民面对这些问题的当前心态。

【铁路围城】

围城仍未彻底打破交通动脉迟未建成

后湖开发的历史,就是一段从铁路圈突围的历史。“被铁路隔断,南北两边城乡割据的现象,在国内城市中并不鲜见。而且,越是毗邻老城区的地方,越是容易受到铁路之困。后湖新城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其实非常典型。”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黄亚平说。

从整个后湖新城来看,早年因铁路的隔断而自然形成城区与郊区的分野。2012年金桥大道与竹叶山立交的通车后,后湖才算第一次成功跨越铁路线。然而,铁路给后湖带来的围城效应,仍未彻底散去。有鉴于此,增加后湖铁路线突破口的呼声,十年来一直不绝于耳。

建设大道延长线,就是这一个承载着十余万后湖腹地居民希望的突破口。

然而,不得不承认,这个新突破口的打通,尚需时日。作为贯穿后湖新城中心部位的城市主干道,建设大道延长线北起三环南路,南至二七路,全长3950米,规划宽度30-50米,是江岸区一条新的交通大动脉。目前,建设大道延长线北段(三环南路—兴业路)工程部分竣工通车,余下部分已启动相应工作,预计两年内建成通车。

令人瞩目的则是建设大道延长线南段(兴业路—二七路)。这一工程长1650米,早在2010年即列入武汉市城建项目,其后,在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列入武汉市城建计划开展前期工作,但至目前为止,建设大道延长线工程仍然处于前期工作阶段。

对此,江岸区政府有关人士说,建设大道延长线南段建设计划迟迟不能启动,严重影响了周边十余万居民的出行,成为制约后湖新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和面貌,亟需尽快启动项目,加快建设步伐。

绸缪许久,不见动静。记者在后湖采访时,延长线南段,除了地铁施工的围栏和待拆的城中村,尚无正式动工的迹象。

这一工程由武汉城投集团具体实施,该集团办公室钟主任很坦诚地对记者解释了建设大道延长线南段建设所遇到的困难:一是规划要穿越铁路线,而且需要穿越两三次之多,其中的协调和报批问题耗时耗力;二是拆迁困难。“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资金难以到位,贷款困难。市里要下决心,区里也要支持。”钟主任在谈及这一问题的最后表示,该集团正努力争取今年能够正式动工。

“如果有专项资金的支持和有力的协调督办,这条路的通车在一两年内即可解决。”江岸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

【治污困局】

黄孝河仍臭味扑鼻治污考验还将继续

5月10日,记者在靠近武汉老年大学的黄孝河路段,见到了几位正在树荫下下棋的老者。黄孝河岸边,灌木葱茏,芳草萋萋。遗憾的是,一旦轻风拂面,便有臭味扑鼻。此情此景,令人愕然。

几位老者面不改色,继续对弈。一旁看棋的一位爹爹苦笑着对记者说:“我们早就习惯了。”

地处武汉东北一隅的后湖,地势低洼。不幸的是,这正让它成为汉口百年来当仁不让的排污方向。

当后湖新城在最近十年里强势崛起,这条排污通道,就成了大问题。比起打通新城腹地的大动脉,黄孝河的治理更是十余万后湖居民心中绕不开的痛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黄孝河的治理,已成后湖市政配套成败的关键一役。

“新城建设如何处理历史遗留的环境污染问题,黄孝河是一个突出典型。”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黄亚平说。

实事求是地说,仅就最近的十年而言,武汉市针对黄孝河的治理已可谓费尽心力。2007年城运会之前的黄孝河清淤,2008年的截污闸工程,以及2010年开始的新一轮整治,黄孝河治污“从未言败”,当地居民和相关部门从未失去耐心和信心。

但现状依然残酷。

2010年黄孝河新一轮治污开始之后,网友“后湖居民”于2011年1月5日在武汉“后湖网”,写下了一个名为“见证黄孝河”的帖子。时至今日,跟帖数量已经超过980个,这个帖子的翻页,也即将达到1000页。

居民对黄孝河治理的期盼,可见一斑。

黄孝河的“臭名”,最远可追溯到汉口建城之始。百年来它一直是汉口有名的“龙须沟”。关键问题是:自上世纪80年代京广线南端的河段变为暗渠之后,南起京广线箱涵出口,北至府河南岸后湖泵站的黄孝河明渠,正成为后湖开发的核心地段。

武汉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叶青分析,黄孝河的水质现状,是因为没有污水截流的设施,而且局部有些没有监管到位。“目前武汉市污水处理建设不错,但这是一个逐渐投入的过程,政府也下了大力气对黄孝河进行改造。”他建议从源头上加大监管力度,减少排污,同时对河水本身进行治理,比如处理污泥、补入净水等。

而来自江岸区水务局的消息则称,未来5年,黄孝河整治将实现整体推进。通过完善三金潭污水处理系统,实现港渠截污,同时实施黄孝河上游河流区污染控制和补水。

【配套欠债】

规划项目实施缓慢公共建设久拖成疾

南抵京广线,西至姑嫂树,东临汉黄路、解放大道,北接三环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后湖新城。而按照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叶青的说法,2012年后湖与塔子湖分街之后,介于金桥大道与解放大道之间的区域,就是狭义上的后湖。这一区域,实际上就是后湖新城的腹地。

近年来,后湖地区崛起,但相关公共配套仍然极为匮乏。

“我2007年搬进来,以为2010年会有大改观。我错了。现在是2013年,我的孩子已经两岁了,希望在他上小学之前,后湖的配套可以真正进一步。”这是后湖居民张艾科的自嘲。

张艾科曾经利用个人关系,查阅过后湖地区的详细规划。令他感到吃惊的是,在他看到的2008年版的后湖控规图纸上面,学校、医院、绿地还有各种配套设施,规划里面其实都有。“为什么规划里有的配套,实施起来就这么缓慢呢?”张艾科感到不解。

而在记者的采访中,“拆迁难”与“缺资金”,是听到的对配套工程实施难最频繁的解释。

而对于配套不足容易久拖成疾的问题,当地政府相关人士其实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后湖的房子仍然在建,新的入住者只会越来越多。前期在建设上实现了超常规发展,现在需要在配套上实现超常规跃进。”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人士说。

这位人士认为,后湖在早期开发中配套欠债过多。从一片城郊接合片起步发展为一个居住新城,其公共服务资源的承载力早已不堪重负。近几年尽管相关部门花大力气进行公共配套补偿性建设,但速度仍然赶不上后湖新城人口涌入的速度。

 
[责任编辑:魏玮] 标签:居民 配套 建设大道延长线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专题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