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街头“邮政地界”界碑 记录武汉开埠历史

2013年04月11日 08:18
来源:长江商报 作者:王巧爱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刻有“邮政地界”四个大字的界碑,只剩“邮政”二字。本版图片本报记者徐楚云摄

邮政是舶来品,伴随着汉口开埠而来。应商业发展而生的邮政,省府衙门武昌,气势远不及汉口。

我们在彭刘杨路上,遇见了印着“邮电局”三个大字的彭刘杨路邮局。据说,从1897年武昌产生第一个邮政机关开始,彭刘杨路115号就注定与这里无法划清界限了。

1926年,美国人在这里设计并建造了这栋三层的邮政所后,区局与支所“合居”。一度辉煌的彭刘杨路115号,成为这个片区现存的、最老的建筑。

跟随老房子,我们翻开它记录的城市记忆。

从界碑到解放路,曾经都是邮电局的地盘

若不是有事要办,或者只是恰巧路过,你可能和我一样,不会留意到彭刘杨路邮局。

低矮的建筑,两条马路的交会口,银行和移动业务区,占去整个区域几近三分之二的门面。你可能也曾进去,去邮政储蓄银行取钱,或是到移动营业厅去缴纳话费,或是去报刊杂志区买一份阅读已久的杂志,而办理邮政业务的人并不多。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一位工作人员每天投递的信件中,40%-50%都是传统书信。现在,来邮局办理信函业务的,多是老人或小孩。站在彭刘杨路邮电局门口,“邮电局”这三个字,怎么也无法勾引出当年曾经的辉煌。

在市图和省图的地方志资料中,我没能检索到关于这座邮局的历史。

市图工作人员告诉我,武昌邮局在当年并不占优势地位;相比汉口,因为商业需求而迅速发展起来的邮政业务,在武昌地区还没有那样的发展需求和土壤。在武汉和湖北的邮政史中,它不够有分量,也就没有单独载进史书。

但在武昌,彭刘杨路邮局确实“足够老”。

1896年,“大清邮政”成立,将海关邮局改称为大清邮政官局。

1897年9月1日,武昌最早的邮局开办,位于彭刘杨路85-86号。

几经变迁,武昌邮局后来与彭刘杨路支局,共同占据了彭刘杨路115号。

据邮局的老职工介绍,这栋老建筑由英国人设计,修建于1926年。现存的中西合璧式建筑,至少也有87年历史了。

已经退休的老职工郭迅记得,他16岁时,背着行李站在它面前,觉得”没有比这再漂亮、再气派的建筑了”。

当年的邮局,从马路到大门,半米高的台阶。拾阶而上,从门外向里看,地面油光水滑,就连外面都是水门汀式的。

最霸气的,还是那块地界石碑。最初有一米多高,“邮政地界”四个大字清晰明了。据“文物保护民间人士”樊文伟介绍,随着城市发展的建设需要,这一带几经变化,为了保护老建筑,邮局一直没有经历大的变迁,但门前的这块地界石碑,从最初一米高的样子,已经被填充得仅剩下“邮政”两个字了。

当年,以它为界,一直到解放路,很大一块区域,都是邮局的地盘。清末民初时,地界划定是一件足够神圣的事情,汉口的路之所以弯弯曲曲的绕,就是因为当年那些牛逼的地界,让规划者也无法动弹。

“老武汉”朱汉昌记得,他上初中时,那块界碑还很高大,他们一帮孩子,夏天总喜欢摸着那块冰凉的麻石界碑,跟邮局的邻居——一个杂货铺的老板聊天乘凉。

留存至今的四个保险柜,像房子一样大,

与建筑一样古老

爬上彭刘杨路邮政局的顶楼,看楼下过往的车流和行人,曾经的“两湖书院”。如今,仅只三层楼高的它,在彭刘杨路和解放路片区,已经算低的了。为了保护老建筑,工作人员在顶楼上铺了一层黑色的防水毡。被雨水冲刷的地面很是干净,可那些旮旯拐角以及麻石粗大颗粒的空隙中,青苔也慢慢发黑。

这栋老建筑最吸引人的,便是二楼楼顶那近十个三角形玻璃天窗。樊文伟告诉我,这样的设计,为的是邮局内部的采光和通风。天窗屋顶形成的坡型,与地面形成的角度,正好便于雨水疏散,不易积水。透明的玻璃天窗,采光更好。

楼梯里的木质楼梯扶手,手工制作留下的弯曲痕迹很自然,因为磨损,楼梯被裹了一层角铁。

固定在下水管道旁的铸铁架,是以前的消防设施。网状的凹形贴挂架上面,可以放消防水袋。这里还有供暖的管道,为了保护这些文物,这里很多东西,都在争取维持原貌。那门檐的立面砖饰,云彩图案,正巧显现出这座建筑中西合璧的特色。

不得不提的是那四个保险柜。据说,保险柜同这座建筑一样老,上世纪20年代由英国人建造。20公分厚的铁门,估约重达150公斤,朱红色和奶白色两种,嵌在营业厅和贵宾室的墙壁上。保险柜的把手是铜黄色的,保养得很好。

1983年,邮局曾有一次维修改造。好多老职工都是这时才知道这里的历史,知道大楼的墙壁上当时还安装了四个巨型保险柜。保险柜大概有五六平米大,像一个小房子。据负责集邮业务的李新华先生介绍,这是邮局最早的金库,用以存放有价证券和现金。现在已经用不着了,成了存放资料的仓库。

2008年,邮局启用保险柜。因为搁置已久,保险柜内部封闭空间内形成负压力,门被压力“吸住”了,后来找来消防帮忙,费了好大劲才将保险柜打开。

宜昌、沙市两地邮政较为发达,也有相同的保险柜,都是由英国人主持建造的。因为地理位置和城市角色不同,湖北的邮政史以及一些老邮政人的印象中,武昌邮局,可能有时候并不如这两地扮演的角色重要。

这无疑让一些老武昌人心有遗憾。没能把武昌这座古老的建筑纳入文物保护范围,让樊文伟这些“民间文物保护人士”颇为感慨。

 
[责任编辑:杨舒鸿吉] 标签:邮政 界碑 武汉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专题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