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武汉仅2.9%老人选择机构养老 40%为“空巢”老人

2013年04月15日 07:46
来源:武汉晚报 作者:拱岩颜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数据】

65到75岁年龄段的老年人,数量超26万。

武汉一婆婆

2.1万元买“期床”

统计显示,我市65到75岁年龄段的老年人数量最多,达到26万多人,占全市总数近六成。这就意味着,10年后,波峰将后移,75岁到85岁的老年人将大量增加。

“这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市民政局负责人表示,需要住养老院的老年人会越来越多。

房地产行业火爆时,开发商想出了“期房”的点子,没想到在养老中,竟然出现了“期床”。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老年人对“一床难求”心有顾虑。

“以后老年人越来越多,养老院床位供不应求,这可怎么办?”前天,东方社区72岁的肖秀文婆婆告诉记者,她去东湖边上一家养老院,花2.1万元钱买了个床位。

肖婆婆说,这在她人生中算得上“大手笔”的投资,很是犹豫了一会,但为将来着想,还是决定买了。养老院会在前三年每年返给她1600元作为利息,到第三年连同本钱一起还给她,这个床位将来她想住的时候仍可以住,费用还打九五折。有了床位,肖婆婆心中的一块巨石落了地。

【数据】

57.2%的老人退休收入在1700元/月以下,每月退休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老人占11.6%,2500元以上的仅占12.5%。

退休金全交

仍住不起养老院

“我们压力也蛮大,吃饭、穿衣倒是小事,将来年纪大了,看病、住院才是大花销”,家住花桥一村66岁的吴爹爹退休前是一家工厂的技术人员,拥有工程师的头衔,可退休工资只有1500多元,老伴的退休工资还低一些,每月1300元。

“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工资高些,企业的要低很多”,吴爹爹说,他和老伴很为将来的养老担心,前年他眼睛动手术花去了2万多元,又患有高血压、脂肪肝等病,需长期靠药物维持。

“将来动不得了,就要去住养老院,私人办的价格会高些,承受不起,希望政府多办公益性的养老院”,这是吴爹爹对未来养老的忧心与期望。

黄鹤楼街今年75岁的张菊香婆婆因车祸造成行动不便,几年前她就想住进福利院,可是她的退休金即便全部交给福利院,也还差200多元。不愿给儿子增加负担的张婆婆说,她每月的退休金只有1500元,她联系了多家福利机构,床位费、护理费、医药费等每月最少要开支1700元。

【数据】

84.7%的老人选择了居家养老,选择机构养老的老人只占2.9%。“选择养老方式的原因”中,80.3%的老人不愿离开现在居住环境。

中国还是美国

婆婆很纠结

“能跑能动的时候,没必要去养老院,在家自由些,没拘束……要是有一天生活不能自理了,还是会去住养老院,现在年轻人生活、工作压力都大,我们老了不给子女添麻烦”。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武昌区一位陈婆婆说,去年,为了换换环境,她选了一家生态养老院,去住了2个月,后来就搬回家了。吃住都不错,总感觉少了一些热闹。“回家后,熟人多,不孤单,几个街坊经常喊我一起打麻将,‘我煨了汤,等你来’”。

青山区的梁婆婆也有着同样的困扰,两个女儿先后移民美国,还给梁婆婆也办了美国绿卡。现在,梁婆婆已78岁,老伴去世多年,女儿们想把她接到美国一起生活。

“去年到美国住了一年,还是觉得很不适应”,梁婆婆说,美国的环境、生活条件都还不错,但人生地不熟,她不懂英语,除了家人,她无法跟人交流。白天女儿女婿上班、孙子上学,她自己在家非常无聊。

看到她白天无聊,女儿又想到为她找一家养老院,“若是住养老院,那还真不如住国内的养老院呢”,梁婆婆说,在国内,老人们住在一起可以相互聊天,春节后,梁婆婆一个人回了武汉,看了四五家养老院:“两边各有各的好,我还在犹豫”。

【数据】

全市的居家老人中,60%选择了“与晚辈同住”,其余为“空巢”、“独居”。

“藕断丝连”式养老

受老人热捧

72岁的张思斗老人说,他中意在家养老,现在和儿子一家住在一起,每天看着孙子在屋里来回跑,是他最开心的事情。老伴是一名退休老师,可以辅导孙子学习,自己负责后勤,儿子儿媳没有后顾之忧,一家五口其乐融融。

但张爹爹也有自己的顾虑。“就怕将来动不了了”,打算到时他和老伴还是会去养老院,不给儿子一家添麻烦。

也有老人拒绝与孩子同住,觉得独居对双方更好。长航退休职工汤家培今年90岁,耳聪目明,88岁的老伴身体不太好,平时由汤爷爷照顾。汤爷爷告诉记者,他有4个女儿,都住在武汉,好几次提出想把他们接过去一起住,但都被他拒绝了。

“她们都有自己的小家,也都有孙子了,一家三代住在一起,过去都不方便。”汤爷爷和老伴执意要自己住,请了个钟点工帮着做饭。

家住东方社区、67岁的张大祥老人说,“我们愿意分开住,两代人之间有代沟”。儿子结婚后,就买房搬出去住了,儿媳做服装生意,中午出门晚上归来,在观念、习惯上也很不一样,分开住好,孩子们能周末抽空回来看看就好。

【数据】

90%的老人实行的是居家养老,但只有不到8万的老人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的常客。

送餐服务

因人数太少而偃旗息鼓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是做什么的?有哪些服务项目?

唐家墩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全市最早设立的街道养老服务站,昨天,唐家墩西桥社区书记董守芝告诉记者,每天都有三四十位老年人过来。老人们可以看书、健身、打牌、聊天、上网,“除了打牌每人每天交1元钱茶水费,其余项目全是免费的”。

调查中有一项结果出人意料。“起初,我们以为老人的主要需求是吃饭、送餐”,市民政局一位工作人员说。

唐家墩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刚对外开放时,为老人提供每顿6元、荤素搭配的午餐,但过了不久,就因为就餐的人太少而取消了这项服务。很多老人吃了几十年自己做的饭菜,口味上更倾向于自己做的,而一顿6元的收费也让不少收入偏低的老人望而止步。

不仅如此,送餐也让一些老人感到不安心,采访中,张大祥老人就说出了自己的顾虑:“送餐的质量如何界定?假如我点一碗热干面,送来的是蔡林记还是路边摊?”

【数据】

养老基本服务需求中,医疗巡诊达到51.2%,送餐只有7.3%,家政服务14.6%,水电维修20.6%。

最大的需求

是随时能看病

既然老年人对服务的最大需求不是送餐,那究竟是什么呢?答案是医疗巡诊。

“老年人年纪大了,难免有头疼脑热的”,发展社区的刘爹爹说,去年11月的一天,老伴出门办事,自己一个人在家,突然觉得头晕、胸闷,急忙按下“一键通”上的红色求救按钮,并挣扎着走到门口打开了门。几分钟后,120救护车、社区工作人员都赶过来,将刘爹爹送到附近的医院。

“我们希望为老人们建立健康医疗小分队,定期或不定期地进社区为老人进行巡诊,养医结合,会提高居家养老的生活品质。”

武汉市65岁以上老年人中,女性占54.4%,男性45.6%,女性比男性高出十个近百分点。对此,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运清称,由于生理、心理、社会的原因,女性较男性高寿,在高龄老人、百岁老人中,女性也更常见一些。

“我们需要思考社会如何为高龄老人尤其是女性高龄老人服务的问题”,周运清说,目前政府和社会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他建议早作准备,根据不同的养老需求,建立养老院、发展养老服务,同时也加大对社区独居女性老年人的关注。

记者拱岩颜通讯员周钢

我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37万人,而据民政局统计,全市65岁以上户籍人口为58万人,他们养老情况怎样?今年2月底,我市印发了65万份问卷,对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养老调查。截至记者发稿时,已经收回45万份有效问卷。

调查显示,我市老年人口中,65到75岁年龄段的人口数量最多,这意味着十年后波峰后移,我市养老压力将加大,出现养老院入住高潮。

 
[责任编辑:杨舒鸿吉] 标签:老人 武汉 机构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专题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