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遭遇“叶公好龙” 部分银行没贷一笔
湖北日报讯(记者林建伟、实习生高悦)今年是我省试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第4年,记者走访发现,部分银行尚未破冰,“知本”转化为“资本”遭遇瓶颈。
民生银行武汉分行有关负责人昨日表示:“不少客户向我行申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但迄今没有成功案例。”省内农行、建行和省农信联社也坦言,目前没有发放该类贷款。
据统计,国开行、招行、浦发等在鄂银行和武汉农商行,自2009年试点以来,累计投放量均不超过10笔。
人行武汉分行营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武汉市新增贷款1418.32亿元,其中知识产权质押贷款5.45亿元,占比仅为0.38%。
贷款“冷”与申请“热”形成鲜明对比。武汉市知识产权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该市共申请专利24105件,近5年累计申请86899件。
一方面是知识产权“睡大觉”,一方面是小微企业融资难。
武汉杨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拥有“三层结构小口径高分子复合人造血管”专利。近日,该公司获得200万元信用贷款。后期临床试验等还需2000万元,公司希望以专利权质押多贷一点。银行却以公司产品尚未进入市场、无法预估价值为由婉拒。“要等产品投产了专利权才能质押,那时我们也许不需要贷款了。”公司技术总监欧阳晨曦表示。
作为扶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项金融创新,9家银行曾与省知识产权局签订协议,承诺提供不少于150亿元授信支持。为此,武汉市知识产权局对银行50亿元授信还提供贴息。
理想很丰满,现实骨感。浦发银行武汉分行小企业中心副总经理张如兵坦言,银行慎贷的理由,一是知识产权估值难,缺乏令人信服的评估机构;二是知识产权价值不稳定,新技术可能使原有专利变得一钱不值;三是知识产权不像房产等那样容易变现。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