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急救网络 武汉打造国家级紧急救援中心
今年5月1日,武汉首部院前急救法规——《武汉市院前医疗急救条例》将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市院前急救服务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跃上新台阶。
我市院前急救工作起步于1958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我市院前急救事业快速发展,紧急医疗救援能力不断提高,实现急救资源、服务能力、救治水平同步增长,为城市保障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市急救中心坚持公益性质,5年来院前急救工作量年均递增达11%。2012年完成急救工作量达10余万人次,完成“110”联动保障任务近2万人次,完成突发事件紧急救援和重大社会活动医疗保障200余次,实现了“反应敏捷,救治有力”的目标。
我市目前已建成先进的120急救指挥系统,可进行急救信息全程动态管理。在6个新城区建有区级急救中心,实现市、区两级120急救信息互联互通。全市急救网络布局日益完善,中心城区急救站已增加到31个,80%呼叫可以15分钟到达现场。
目前市急救中心拥有89辆救护车,其中中心城区66辆,新城区23辆。配备有负压救护车5台,应急装备车1台。救护车配有心电图机、多参数监护仪、全自动体外除颤仪、呼吸机等多种急救设备。
市急救中心建有中南地区唯一的国际创伤生命支持培训基地,与法国巴黎SAMU(院前急救)、香港圣约翰救伤总队等四家境外机构合作办学,引进国际先进专业培训课程,针对不同专业群体举办急救培训班。开展急救进社区活动,对近3万名市民进行了义务急救知识普及,使市民自救互救意识明显提高。
根据《武汉市院前医疗急救发展规划(2013-2020)》,到2020年,武汉将建成覆盖全市,辐射中部地区的水陆空立体急救网络,基本实现中心城区急救半径5公里全覆盖,和中心城区“10分钟急救圈”、新城区“15分钟急救圈”目标;按照国家《急救中心建设标准》,城区人口按1辆/5万人标准配置院前医疗急救车辆,中心城区急救车至少达到210辆,新城区至少达到60辆,同时提高车载设备配置标准;建成集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质量控制、突发事件评估、 紧急救援视频指挥、远程会诊等功能于一体的一流指挥调度中心;依据国家城区5人/车配备标准,实现中心城区院前医疗急救从业人员达到1050人,按照学科建设要求,培养引进一批高学历、高技术职称人才;通过加强紧急救援能力与体系建设,救援能力覆盖全省,辐射中部地区,能够参与国家突发事件紧急救援。
此外,我市还将建设国家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满足100名急救人员救援、1000名伤病员处置的应急物资;全面提高急救人员信息收集、灾难评估、救援计划、现场验伤、现场处置、后勤保障等方面的能力,能迅速开展地震、交通事故、疫情、爆炸、生化、核辐射等紧急救援。在培养造就一支专业化救援队伍的同时, 打造国家级紧急救援中心。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