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武汉“8+1城市圈”分工机制明确 打造中国第四极

2008年04月11日 05:38
来源:百度百科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基本情况

1、规模与发展。武汉城市经济圈工业保持了稳定快速增长,显示出了作为湖北工业核心增长级的良好发展势头。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4年,武汉城市经济圈完成工业增加值1218.03亿元,占全省工业的60.1%,与2000年相比增长52.3 %(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935.48亿元,比2000年增长55.2%,年均增幅11.6%。

2、比重与地位。武汉城市经济圈以其特有的区位优势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奠定了在全省工业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集中度高。至2004年底,武汉城市经济圈工业企业单位数已达17946家,占全省企业总数的6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02家,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数的57.8%。资产4110.07亿元,占全省工业的51.5%。其中固定资产2637.72亿元,占全省工业的50.4%。二是总量比重大。2004年,武汉城市经济圈完成工业总产值3196.19亿元,占全省工业的60%。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3072.4亿元,占全省工业的60%。三是经济效益贡献突出。2004年,武汉城市经济圈工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40.34亿元,贡献了全省工业利润的50.3%。圈域工业在企业集中度、生产总量、经济效益等方面均处于显著地位。

结构特征

从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看,武汉城市圈工业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单位数所占比例超过六成,其中私营企业10428家,占58.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605家,占3.4%。公有制企业单位数所占比例不足两成,其中国有企业460家,占2.6%;集体企业3080家,占17.2%。规范化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2317家,占12.9%。其他各类型企业数占5.8%。与单位数构成情况不同,在工业总产出指标中,公有制企业占据份额最大,是圈域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2004年,武汉城市圈国有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979.8亿元,占圈域工业总产值的30.7%,其中中央企业完成总产值835.94亿元,占26.2%;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完成总产值549.4亿元和460.04亿元,占17.2%和14.4%;私营企业完成总产值545.58亿元,占17.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总产值507.68亿元,占15.9%

政策市场

中心城市优先发展战略促进中心区域集约发展。湖北省各类生产要素资源有限,要促进武汉城市圈乃至湖北经济的发展,较适合采取不平衡发展战略。通过配置规模较大、增长迅速,且具有较大地区乘数作用的区域增长极,实行重点集约发展,来带动整个城市圈和全省工业的发展。武汉市作为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具有较高的首位度,其支柱行业也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符合中心城市集约发展的良好条件。从历史条件看,由于历史发展的结果,武汉市在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有利于增长极的形成。从技术经济条件看,武汉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更适合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从资源条件看,武汉市在能源、原材料等方面的区位优势明显,具备作为增长极的支撑环境。

编辑本段产业集群优势产业群代表着区域经济特色,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核心竞争力。优化区域工业结构,可以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武汉城市圈优势产业群必须根据其产业基础、发展前景以及竞争力水平来确定。武汉城市圈应重点建设六大产业群

机械制造

以汽车制造为主体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武汉城市圈工业的主导行业,也是现代机械制造业中加工度高、产业链长、带动作用大的行业。2004年,武汉城市圈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位居第3位,占圈域工业的比重为8%,但行业区位商仅为1,行业优势并不突出,因此优先建立和发展以汽车制造业为重心的现代机械制造产业群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要利用现有的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来构建现代机械制造产业群,进而提高行业结构层次主要是后加工水平。要抓紧利用新技术,特别是自动控制技术、新材料技术来改造和提高产品性能。要紧快提升武汉及武汉城市圈优势制造业的能力,使武汉成为中国内陆地区最为重要的重工业制造基地,在汽车、重型装备等重型制造业领域形成更大更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基地。

优势能源

武汉城市圈具有明显的能源和原材料优势,2004年,圈域内冶金、电力、石化、建材等行业所占比重达51.6%,是城市圈工业的支柱行业群,在城市圈工业的稳定增长和健康发展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冶金和电力行业分列城市圈工业的头两位,行业区位商高,分别达到2.79和1.49,是圈域工业的“龙头”和优势行业。要巩固已经形成的冶金和电力行业优势,加快钢铁工业的产能扩张和技术、产品升级。

高新产业

武汉市大学院密集,知识、技术和人才储备优势明显,具有发展高新技术行业的关键性和基础性条件。武汉市高新技术行业起步较早,光纤、光电子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医药等制造行业在全国具有一定优势。当前,要充分利用武汉科技人才优势,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行业。要重点抓好显示器、光电子材料、新兴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生产和性能升级。要确立武汉作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的重要地位,并使之成为我国重要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大学与科研院所为后盾的多层次、网络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网路。

农产品加工

上世纪80年代,农产品加工业曾经是我省五大支柱行业之一,虽然经历近二十多年的市场经济竞争,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已优势不在,但是其发展条件和基础依然雄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资源优势和市场条件的改善,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开始显现出发展潜力。因此,要紧扣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契机,以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作为载体,促进我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再次复兴。

建设轻纺产业群

与农产品加工业相似,我省纺织行业也经历过发展的低潮期。武汉城市圈纺织业复苏势头明显。2004年,武汉城市圈工业中纺织业所占比重已升至4.9%,居39个大类行业的第5位,已成为圈域工业的主导行业之一。当前,随着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国内市场扩大,轻纺业已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要充分利用我省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嫁接以新技术和新工艺,在新高起点上振兴轻纺业。

环保产业群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深入,社会经济发展必然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和层级。而这一过程给环保产业的发展拓开了广阔的前景。环保类行业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2004年,武汉城市圈环保类行业完成总产值3.4亿元,占圈域工业的0.1%,但在全国的区位商高达4.47,为39个大类行业之首,显示该行业未来预期发展前景良好。因此,武汉城市圈环保类行业应抓住契机,抢占先机,率先发展。环保类行业涉及面大,其发展应从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两大市场的需求来规划考量。一是要根据生产领域对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等环保设备需求量的增长,大力发展环保专用设备制造业。二是要根据生活领域对人类生存环境改善和提高的迫切要求,积极推进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朱道玲] 标签:武汉 城市圈 机制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专题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