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武汉3市民报装光伏发电 富余电力将由国家电网收购

2013年05月21日 07:18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 作者:廖志慧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原标题:我家的屋顶何时能发电

去年10月26日,国家电网出台政策,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分散接入低压配电网,并承诺对6兆瓦以下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免费接入电网,全额收购富余电力。

武汉市电力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市已有3户居民报装分布式光伏发电。淘宝数据也显示,以“太阳能”为关键词,跳出的商品多达24万件,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发电系统、太阳能蓄电池、太阳能控制器等。

政策刺激下,遭遇寒流的光伏产业何去何从?光伏发电能否飞入寻常百姓家?

样本一

自发自用:没有收益难以为继

有“世界最美建筑”之称的武汉火车站,是武汉的城市名片。

在九片翩翩起舞的屋檐上,整齐地排列着1.5万片太阳能单晶硅电池组件。2010年9月底,这个装机2.2兆瓦的太阳能光伏电站正式并网发电,年发电200万千瓦时(度),用于满足火车站的一级负荷。

发电站每年可减少燃煤所造成的二氧化硫22吨,氮氧化合物10吨,烟尘18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900吨。3年来,项目运转平稳。

然而,这个为武汉火车站提供绿色能源的示范项目,如今却成了亏损大户。由于核定的发电价格为0.478元/千瓦时,远远低于项目申报时提出的2.77元/千瓦时的价格,该项目自建成以来一直亏损。

尽管省里曾给予该项目一些资金扶持,但仍是杯水车薪。业主坦言,项目总投资5841万元,除去30%的资本金,剩下的都是银行贷款。“没有收益还要还贷款,资金链十分吃紧。”

样本二

接入电网:期待入网手续简化

花山生态新城家园小区旁的活动中心房顶,100多块太阳能光伏板整齐地铺列着,俨然一座“屋顶发电站”。

负责施工的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新能源分公司施工经理赵欣然昨日介绍,光伏板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通过整流升压,再通过逆变器将高压直流电转换为低压三相交流电,然后再通过高低压转换装置,升压至10千伏接入当地公共配电网。

据介绍,这个总装机容量3兆瓦的光伏发电示范基地由湖北能源集团建设。项目总投资3703.78万元,国家补贴约1100万元。按照全年1000小时的光照计算,该项目一年可发电300万千瓦时。

项目还未建成,湖北能源集团花山生态新城光伏发电分公司负责人王铓已经开始发愁。

他坦言,按照目前的上网电价,企业很难盈利。“即使满负荷发电,一年的收入也不到150万元,意味着需要20多年才能回本。”

他说,去年9月份屋顶1兆瓦项目就已经建成,11月份向电网公司提交并网申请,大半年过去,终于被批复,5月6日实现并网发电。

手续办不下来,光伏项目就无法并网,光伏板就只能躺在屋顶睡大觉。许多光伏发电企业期盼入网手续简化一些。

结论

关键是培育光伏应用市场

据测算,我省地表每年接受的太阳能相当于535亿吨标准煤的能量,约为2008年全省年能源消耗的300倍,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

目前,我省已有武汉国博中心、武汉花山生态新城花城家园、汉口江滩等9个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建成投产,峰值功率的装机容量为26兆瓦。中节能、湖北能源集团、日新、赛维LDK、九州方圆、南玻等30多家企业投资我省太阳能项目。

许多企业坦言:投入大、装机容量小、回报期过长等难题,加上国家支持国内市场应用的政策缺失,制约着光伏产业的未来发展。

省能源办负责人认为,光伏发电作为一个产业,归根到底还是应该走市场化道路。除了国家需要出台引导和扶持政策外,还需要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降低发电成本。

在他看来,选择与建筑物结合的方式,更为经济。不少光伏发电企业已经采用光伏建筑一体化方式,布局城市中心等用电负荷中心,便于接入和就地消纳。

一些光伏发电企业开始尝试建设农业科技大棚光伏并网发电项目。中节能太阳能公司华中大区负责人陈丹介绍,公司在汉川投资建设了10兆瓦的农业科技大棚,年内将建成运行。大棚用来光伏发电,下面种植一些名贵的花卉、苗木、菌类等,即使光伏发电暂时亏损,种植的花木也能带来一定收益。

此外,太阳能进入家庭也正成为新的光伏应用热点。“从设计、安装到售后维修,光伏产业链还能向服务业领域发展,极具有市场前景”。

加快培育国内光伏应用市场,才能拯救光伏产业。这一观点,逐渐成共识。

 
[责任编辑:杨舒鸿吉] 标签:光伏 武汉 国家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专题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