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中国摩天大楼过"火" 数量多但缺少个性
3年内中国将有300多座超高层竣工
“从高层建筑排行榜来看,前十位的世界高楼里面中国占有五座,可以说很明显中国现在是名副其实的高层建筑热点地区。”作为学术主持人,深圳大学教授覃力在日前“向城市致敬———新世纪摩天楼的设计实践”第14届大师论坛开始时便介绍:未来3年,中国将要竣工的超高层有300多座,未来的3~5年之内,中国超高层建筑的总体数量可能要达到将近1000座,将是美国现在所拥有的超高层建筑数量的4~5倍。
然而,建筑不该一味求高,受邀演讲的几位世界级建筑师都强调城市不该陷入“高度竞赛”,摩天大楼应更多考虑和周围环境的融合、内外功能的协调性等。
深圳高层建筑很多,但缺个性
[汤姆·梅恩]
记者:你认为未来超高层的趋势是怎样的?你最关注的是哪个方面?
汤姆·梅恩(莫非西斯建筑师事务所创办人,2005年的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将来的摩天楼不是一个从平面的形状拉起来的立方体,会加入很多东西。我最为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超高层不是一层一层叠加起来的空间,而是由不同元素构成的,人与人之间、邻里之间可以连接和扩展的“立体的都市”。
记者:曾经有一个把超高层做得更为极致的想法,就是把高度继续扩张,里面的业态继续丰富,一个人可以一辈子生活在里面的“垂直城市”,你如何看待这样的理念?
汤姆·梅恩:这并不是一个非常新鲜的概念。但是我本身是学都市设计出身,我们所说的“邻里”,不只是这里有个面包店、有个学校、有个商店就可以称之为邻里,必须要对这个地方认同,也必须生活在这个地方。这里有个尺度的概念,比如说,我在这里长大,小学中学都在这里读,可以步行着去办公室、去学校,超过这个范围就不是邻里,我的概念里更类似于古时候的村落。在邻里的范畴内,大家互相认识,也有认同感。
记者:深圳只是一个31岁的城市,如何看待这里超高层建筑林立的现状?
汤姆·梅恩:一个理想的都市对我来说是有个性的、多样性的,甚至有些杂乱无章的。深圳对我来说有些冷漠,看起来绿化带很好看,但是两点之间的距离并不适合行人的尺度。这是一个很新的城市,从哪个角度看都差不多。
你们都不在深圳出生,也许你们的孩子的孩子的孩子会认同这里。台北和韩国的很多城市都面目相像,我经常来往于这些城市,早上起床之后,会一下子想不起来自己在哪里,因为连房间里的桌子、凳子都长得很像。深圳现在高层建筑也很多,但是也同样会分不清在哪里,因为也没有太多个性。
记者:对于中国当前的规划设计有什么建议?
汤姆·梅恩:讨论中国城市问题太难了,中国人基本上对前景都很乐观。在经济上、文化上和政治上(这可能是最难的)都能够看到这种积极的宏观影响。尤其是在文化上你们已经从第二世界文化进入了第一世界文化。你们已经在经济上占据了主导地位,教育、文化等系统也都发展惊人。显然这些都是城市化带来的一些影响。不过看起来你们现在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评价和反思的阶段。面对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发展,直面城市的现状,提出很多问题。这应该是一个很恰当的时间,而且似乎已经不断有讨论,关注包括个性、尺度等一系列目前还缺失的东西。
我几年前曾在上海去过一个运河边的老社区,现在它已经完全消失了。那里房价便宜,而且非常自由、有创造力,包容很多亚文化和低收入人群,但现在消失了,中国人应该重新思量这种发展速度了,要关注在这个奔跑的过程中付出的代价。
摩天大楼的象征意义已大过实用意义
[孟岩]
URBANUS都市实践创建合伙人孟岩认为,深圳、北京、上海也好,二三线城市也好,甚至华西村,都在盖200米以上的摩天楼。摩天楼在中国更多是要满足国家、城市、地区、企业的象征主义,这远大过了实用意义。不管你喜不喜欢,想不想住到400米以上,城市一定会这么发展下去。但高度并不是摩天楼能够给予城市的唯一价值,如果不再拥有更大的城市和文化理念,摩天楼仅有的垂直属性将会变得十分脆弱。如果高度是城市建造摩天楼的唯一诉求、参数的话将非常危险,建筑师应该给摩天楼赋予更大的责任。目前我国普遍存在对摩天楼的误解,就是盲目追求最高。
我本身支持高密度城市,因为与之相反的另一种发展思路过度分散将带来基础设施的压力和社会资源的浪费,更不合理,但高密度城市要做好城市的肌理,给摩天大楼做好各种配套。国内城市现在普遍被诟病的是规划体系的问题,所以即便有世界级大师过来做了某个牛逼的摩天大楼,投入使用后还是会出各种问题。城市的结构、密度、规划甚至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在使用的各种规范,都在限制着今天的城市发展。
超高层应更多思考如何接地气
[奥雷·舍人]
BuroOleScheeren的设计主持,前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的总监及合伙人,亚洲业务负责人奥雷·舍人认为,城市化这样一个巨大的引擎下,高层大楼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中国所热衷的超高层建设并不是说越高越好,要思考的是应该成为怎样的建筑,去考虑其形态、组成和传递的建筑话语。摩天大楼作为现实存在,目的是使城市更加紧凑、更加有生机,比如说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城市,而不是农村,其实这也是一个集体的决定就是要在城市里生活, 在摩天大楼里生活,我们要做得更多的是怎样改善摩天大楼的功能,尤其看它如何落到地面,与地面相接,融入周围环境。不过,目前中国所出现的摩天大楼热潮, 也是城市里不断变化的建筑能量所产生的历史性矛盾,比如欧洲已经发展成熟,较少新鲜事物会发生,但当一个城市各方面都规划特别好的时候,也是一个无趣的城市,倒是如果有一些小的问题,不断需要去完善的时候,这个城市反而更加有活力。
用“海绵理论”,摩天大楼可更有效率
[华特·盖格]
WALTGEIGER,AIA,FSARA副总裁,设计负责人华特·盖格认为,首先,无论是对于摩天大楼还是任意一座建筑,好的评判标准都是看他是否具有很强的功能性,那些无法满足实用性功能的大楼都是效率很低的作品。其次,一座大楼应该代表它的使用者。当然,大楼还该有好的外观、不过度使用材料、 与周围环境匹配等。建筑师应时刻考虑建筑比如25年之后的效果。海绵生活在海里,它们的生存条件不好。水有很大的力量足已摧毁很多强大的东西。经过上亿年的演化,海绵进化出很强的外部骨架系统。建筑师可以从生物模拟中学习到很多。比如海绵,建筑师们可以从中学到如何用轻盈的材料建造出灵活、结实的建筑结构,从而创造出更小的核心筒、更有效率的使用面积。通过将海绵理论或者生物模拟理论运用到先进的工程、运营理念中,我们可以节省很多材料,创造出更具效率、更环保安全的空间。这是摩天大楼设计尤其需要的。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