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启动国资国企改革升级 三年后国家队资产有望翻番
原标题:武汉启动国资国企改革升级版 三年后“国家队”资产有望翻番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武汉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座谈会获悉,该市将出台《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意见》,突出市场化主线,国资运营从经营企业为主转向经营资本为主。
经营资本
2016年“国家队”资产达7500亿元
武汉市长唐良智坦言,市属国有企业与发达城市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比如,国有经济规模实力还不强,国有资源多头管理、分散经营,国有资本证券率较低,企业机关化、企业家官员化还比较严重,国资整体运营效率、聚合发展能力、杠杆放大作用、企业治理的市场化水平等有待进一步提升。
唐良智说,市属国资国企要突出市场化主线,加快推进经营企业向经营资本转变,统筹运作好国有资源、资产、资本和资金,加速国有资本的扩张和裂变,重点提升“四个力”:加快推进资源集约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城建投融资企业去平台化,提高国有资本运营能力;加快企业战略重组、资源整合,深化企业市场化治理改革,培育一批国内行业龙头企业、标杆企业,提升国企竞争力;加快推进市属国资集中统一监管,完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强化出资人财务监督和产权管理,提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等。
唐良智形象比喻道:“老虎和猫、狗放在一起养,吃一样的食,肯定养不好。要培养‘老虎’,就应该给‘老虎’的政策和资源。”此外,还要提升国企运营的市场化、专业化水平,建立规范化董事会、监事会,推行经理层市场化选聘、市场化“定价”,引进职业经理人。
截至5月,武汉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总额4100多亿元,会议提出,力争到2016年,这一数字将到7500亿元,将接近翻番。此外,净资产达到2200亿元,营业收入达到1700亿元,利润总额达到100亿元,国有资本证券化率达到50%,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达到15家以上,分别比2011年翻一番以上。
改革历程
武汉大学区域发展研究院院长伍新木:
招聘洋厂长武汉曾是弄潮儿
“事实上,武汉的国企改革一度走在全国前列。”武汉大学区域发展研究院院长伍新木向记者介绍,上世纪70年代末起,第一轮国企改革的口号是“简政放权,搞活企业”,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当时武汉推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改变部分管理机制,初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这一阶段一直持续到1992年,重在促使企业面向市场盘活经营机制。
10多年间,武汉向全国推出了许多国企改革的“样板”,包括“不找市长找市场”,聘请洋厂长,推出全国招标“第一单”等,均走在全国前列。
“20世纪90年代,国资国企改革转向产权制度改革,以明晰产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目标。”伍新木介绍说,1994年武汉市在全国率先成立市场化较高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形成国资委、国有资产营运机构、企业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营运体系,被冠名“武汉模式”,与深圳模式、上海模式并称全国国企改革三大模式。
在伍新木看来,武汉即将启动的新一轮改革——以资本运营为核心是正确的路径。“充分利用市场力量、资本力量,实现资本裂变,做大做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汪海粟:
海尔购希岛股权改革有先例
昨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汪海粟向记者介绍,国企改革历经债权约束、产权约束、综合约束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武汉都涌现出先例和典范。
汪海粟表示,从1978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是调整政企关系、引入债权约束期。当时,政府在国有企业中推出了承包、租赁和拨改贷等系列改革,这类改革在引入市场机制解放生产力的同时,也因难以触及企业产权制度,而不能化解体制障碍和历史包袱。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武汉汽车发动机厂的陈启发小组(11名工人),用3万多块钱租赁了该企业,引领了当时国企改革的潮流。
第二个阶段,上世纪90年代初至世纪之交是确立经济体制改革模式、强化产权约束期。当时,1994年,武汉市成立综合性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对24家股份制公司的国有股统一行使所有权,集中经营。该公司在全国率先通过资本市场,公开转让国有股权,其促成的“宝安收购马应龙”和“海尔收购希岛”的案例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先例与范例。
2000年以来可称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实施综合约束期。2000年以来,武汉市对1909家企业进行整体改制,这就是“局部休克”模式,顺利达到了调整经济结构、减轻财政负担、增强企业活力、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预期目的。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