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武汉百万张就医卡遭弃 一年或将浪费30万元

2013年07月13日 09:05
来源:汉网-武汉晚报 作者:余乐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原标题:一年起码浪费30万元 武汉百万张“就医身份证”被弃 各家医院不联网七成就诊卡沦为“僵尸卡”  

医院角落里丢弃的就诊卡。   

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就诊卡,不能“一卡通”,造成了浪费。

本月5日起,省内医院停收就诊卡工本费,到昨天为止,大部分医院日办卡量激增,与此同时,就诊卡却变成“就扔卡”,造成了巨大浪费。

中南医院财务处处长周建华说,免费前,医院日均发放就诊卡500张左右,免费后增至1000余张,翻了一倍,但门诊量并没有明显增加。照此推算,年发卡量将由21万张跃升至50万张左右,其中近一半都没有第二次使用。

协和医院目前每天办卡数量近4000张,比收费前增40%。而市儿童医院2011年5月就诊卡免费后,两年发出130万张卡,近七成都沦为“僵尸卡”。据保守估计,武汉每年至少超过100万就诊卡被丢弃或在居民家里沉睡。

中南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肖辉说,就诊卡是市民的“就医身份证”,记录了病人历次就诊信息,如过敏记录、就诊科目、用药信息等,在发达国家,就诊卡随身携带,除方便就医杜绝重复检查外,遇到紧急事故,医生可通过就诊卡信息快速救治。但武汉就诊卡尚未“一卡通”,各医院各自为政,就医信息无法共享,就诊卡成了“鸡肋”。

记者两小时捡到5张就诊卡

昨天上午8点半,武汉市儿童医院门诊大厅清洁工杨师傅告诉记者,她每天都可捡到十几张就诊卡,“因为不要钱,有的家长前脚刚办卡,后脚就扔了。”

随后,记者跟随杨师傅在门诊大厅的垃圾桶和角落里寻找,不到两个小时就捡到了5张就诊卡。

杨师傅说,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家长把卡随手丢到垃圾桶里,自己连忙捡起来交还给他,没想到竟又被随手扔在了地上,上去问其原因,竟答:“伢看完了病,把卡丢了‘祛晦气’,希望别再来医院。”

杨师傅惋惜地说:“虽然卡不要钱,但总是有成本的东西,随便乱丢既浪费又不文明,怪可惜的。” 

昨天下午,记者又来到该院,随机询问30名家长,结果有16人就诊时补办了卡。其中一位来自红安的妈妈不好意思地说,出发时走得急,忘带了。这16人中,有5人说曾扔过就诊卡,理由同样是“祛晦气”。

市儿童医院信息科科长邢福工表示,从2011年5月底该院正式免费发放就诊卡以来,两年累计发行近130万张,其中近七成沦为停用的“僵尸卡”、“孪生卡”,按一张卡3角钱成本计算,该院为此多付近30万元。

一名患儿最多办了11张卡

上周末,记者曾遇到一位由4位家长陪同来看病的患儿,孩子的爸爸说,当天来看病,他们全家一共办了3张就诊卡,“家里的卡忘记带了,妈妈挂号办了一张,奶奶交费时办了一张,自己拿药时又办了一张。给伢看病太忙了,挂号、看病、拿药、打针,谁还顾得上这张卡,一时找不到在哪,只好重办。”这位父亲坦承。

这还不算多的。“有一家人,两年给小伢办了11张就诊卡。” 邢福工将其称为“卡王”。 

邢福工说,这还仅仅是从拥有医保的患儿中统计出来的数据,估计自费患儿中还有更多的。

邢福工将其原因归结为儿童就诊的特殊性。如今一个伢看病,三四个大人陪着,人多手杂,小卡片确实容易掉。而且小伢看病,有时妈妈带、有时奶奶带,一人多卡反倒“方便”。

但是,麻烦在后头。昨天中午,市儿童医院一名家长抱怨,明明交了钱,为什么拿药时医生却说身份不符?据了解,因为重复办卡,该院这样的麻烦事每天不断。

邢福工解释,该院就诊卡不记名,对拥有武汉市医保和医疗统筹的患儿,系统会自动将多张卡锁定为一个患儿所有;但对于自费看病的患儿,多办一张卡该系统只会生成另外一个“同名”身份,并不能自动绑定为同一个人,如果交钱和取药用的不是同一张卡,就会出现身份不符的现象。

“有的家长挂号一张卡、付费一张卡、取药又是一张卡,给患儿看病造成很大不便,还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医患纠纷。”邢福工说,对这种“孪生卡”,他们非常头疼,综合医院可以推行实名制办卡,但孩子没有身份证,这个问题还真不好解决。

患者觉得就诊卡是“鸡肋”

青山的刘女士昨天应记者要求清理钱包和卡包,赫然发现有近20张就诊卡。仔细数数,这些卡分别来自7家不同的医院,每家医院都有1到3张卡。

刘女士觉得这些卡是“鸡肋”:放着没有用,丢了又觉得可惜。

持卡就诊到底有哪些便利?“一点都没有,”她肯定地说。

刘女士的看法颇具代表性。采访中,不少市民反映,这些就诊卡给看病平白添了不少麻烦,掉了要补办,不办又不能看病。昨在市儿童医院看病的齐先生说,从挂号、问诊、缴费到拿药,该排的队一步不少,该走的流程也一项不落。他说,感觉就诊卡让看病又多了一道门槛。

针对就诊卡是健康档案的说法,市民大多不以为然:这些医疗信息都在医生那里,自己看不到,有什么用?就算有查询机可以查询,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功用可有可无,大家更关注怎么少排队、少跑路。

对于市民的抱怨,中南医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其实就诊卡能自助挂号看病,方便就诊,起码能省下划价这一步。为此,在中南医院门诊大厅,有专人守候在挂号窗口,一旦排队人多,就会建议他们尝试使用自助挂号机,用就诊卡直接挂号,并手把手地教。尽管如此,大部分市民还是愿意走老路到窗口排队。

“一卡通”是未来趋势

各大医院信息科负责人都认为,挂号看病只是就诊卡的一部分作用,将来各家医院联网后,实现一卡通,病人的就诊、检查、用药等医疗信息集于一卡,病人自然会重视,不会随意丢弃;同时完善实名制办卡机制,使得病人更加重视就诊卡的作用,也能减少重复办卡,避免浪费。

但“一卡通“之路相对较漫长。武汉市中心医院信息科副科长左秀然说,这并非一两家医院联手能够实现的,需主管部门统一协调,并制订相关规则。 

具体而言,信息化的投入相当大,动辄数以千万计,各家医院的进程、信息平台各不相同,就诊卡难以兼容合一。另有部分医院也不太情愿共通,一旦统一,可能面临着特色处方、病源信息流失等损失。 

 
[责任编辑:杨舒鸿吉] 标签:武汉 浪费30万元 就医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专题回顾